本報記者 謝非 王倩 張珍珍


隨著春節腳步的臨近,年味越來越濃,從城區購物中心到農村集市,從批發市場到各大超市,以及各類品牌店、食品店、土特產店集體搶占年貨市場,針對不同的顧客需求推出不同檔次價位的產品,“年貨采購模式”完全打開,廣大市民搶購年貨的喜慶氣氛處處洋溢。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處批發市場、超市,以及部分農村集市,發現今年市場門類齊全,物品種類豐富,過年必備的普通年貨銷量穩中有增,熱帶水果、高端海鮮以及山村土特產成為熱銷商品,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在年貨采購中求“新”求“奇”的特點明顯。
普通年貨是主流
每年過年,肉、蛋、蔬菜及干果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年貨。一過臘月中旬,城區群眾便開始逛超市、趕大集,或是網上淘一些必需的年貨,備在家中。
記者近期在市區看到,蔬菜市場上的人多起來了,不少消費者或手中提著水靈靈的蔬菜匆匆走過,或仔細地比較挑選著蔬菜。菜攤上從南方的綠葉菜到當地的菜,以及調味品等應有盡有。據了解,隨著年關的臨近,市場上的蔬菜門類增多,存貨量加大,價位與往年相比有所上漲,但幅度不大。在肉類攤點前,不時有顧客駐足攤前,詢問價格。部分攤主介紹,今年豬肉價格平穩,相比前段時間銷量有所增加。而人們日常食用的牛肉、羊肉等,銷量并無大的變化。東關蔬菜市場一商戶介紹,臘月中旬以后,市場上人流量明顯增加了,一些市民也趁著近期蔬菜價格沒有變化存點易保存的菜,銷量有所增加。但現在由于超市等過年期間不打烊,市民購菜都非常理性,蔬菜類銷售增長幅度不大。
離春節還有近半個月,市區繁華地段的一處購物中心,米面糧油、日用百貨……甚至服裝鞋帽,各種商品琳瑯滿目,一次就能滿足消費者購買年貨的需求。在購物中心的超市里,堅果禮盒被擺在顯眼位置,價格從一百多至三百多不等,里面包含了核桃、花生、松子、巴旦木等十幾種堅果。“這種禮盒賣得不錯,每天都能賣出十幾盒,買一盒就有了好幾種堅果,當禮物送人也很有面子。”超市員工介紹。除了超市,購物中心樓上的服裝店、兒童玩具店內生意紅火。只見三三兩兩的顧客走進店內,為自己精心挑選新衣,店內工作人員笑盈盈地為顧客作介紹,其中顏色喜慶的衣服乃至內衣鞋襪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兒童玩具店內,不時有家長帶著孩子光臨,挑選著喜愛的玩具。據店內工作人員介紹,從放寒假以后,店內生意好多了,每年春節前后都是玩具銷售高峰期,今年也已逐漸升溫。
城里人忙著逛超市,鄉村群眾則忙著趕集。商州區大荊鎮,進入臘月集市上便熱鬧起來了,有賣肉、蔬菜的,有賣干果的,外地的小百貨、粉條等也“入侵”本地市場,增加了集市上熱鬧的氣氛。商戶王小波經營著一家雜貨店,逢集之日門前擺著散裝餅干、水果糖、瓜子、花生等,近幾個逢集日,來他攤點上買年貨的群眾絡繹不絕,他顯得格外忙碌。“年年都是這樣,臘月是銷售旺季,趕集的人也多了,貨也賣得快了,這樣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才有年節的氣氛。”王小波笑著說。
海鮮水果很走俏
臘月中旬,街道上各式花燈點亮州城的夜晚,年味愈發濃烈。連日來,走訪了市區一些大超市、進口食品店和水產店、水果店,記者發現,今年嘗“鮮”成了許多消費者的首選。一些市民表示,一年到頭了,吃點平時沒吃過的,慰勞一下自己及家人。也有人表示,春節是一年的伊始,吃點品類新的,給新年博個好彩頭。
1月23日,記者在市區一家進口商店看到,進口食品種類繁多,韓國果汁、比利時巧克力糖果、新西蘭牛奶等應有盡有,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選購。一位市民往購物車里放了兩袋糖果和一盒巧克力,然后又認真的在飲料區挑選。“以前沒吃過這些,過年娃娃們都回來,買些這新奇的吃食,吃個新鮮,咱們也嘗嘗不一樣的味道。”
年輕人則傾向于購買各種進口食品禮盒、啤酒等,“挑幾樣稀奇的小食品,朋友來家里做客,看起來也顯得上檔次。”店內正在挑選商品的劉女士說道。據店主介紹,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吃”上也講究起來,越來越多的人不僅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得新奇,近幾日店里的境外食品銷量比平時增長了20%左右,有的甚至斷貨了。
不僅“新鮮”小吃、零食受到市民的喜愛,一些境外、熱帶水果也很受歡迎,成了市民春節期間嘗“鮮”的對象。1月20日,在惠民一路一家水果超市門前,銷售人員正忙著卸貨。走進店里,越南香蕉、澳洲芒果、智利車厘子等境外水果都被整齊地擺放在顯眼處,不時有顧客進店問價、預訂。家住嘉園國際小區的蘇先生一進店門徑直來到車厘子擺放區,挑選了兩盒車厘子。他介紹,他在一家企業上班,母親常年身體不好,臨近春節,想買點平時少見的水果給老人嘗嘗。“能給老人盡些孝心,讓她也嘗嘗鮮,多花些錢我也樂意。”蘇先生付完款,又預訂了一箱奇異果。
購買方式不同,表達的心意是相同的。家住江南世紀城的宋楠則通過微信從海南三亞訂購了五箱澳洲芒果,一箱約15斤,售價200元。“平常吃的都是國產水果,過年了買點境外水果送親戚,吃個新鮮,也顯得獨特。”宋楠談道,現在物質豐富了,想要吃什么再也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在網上下了單,3天后就能送達。芒果是自己小小的一點心意,希望家人能在春節吃上新鮮可口的水果。在吃“新”嘗“鮮”的當下,海鮮也登上普通人家的餐桌。位于市區文衛路的一家水產店,剛進臘月就開始了海鮮年貨預訂,從多寶魚、鱸魚、青蝦到龍蝦、螃蟹,只要店主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進貨信息,所有的品類幾乎當天就會預訂一空。
走進水產店,眼前除了普通海魚在魚缸里自由自在地游動,還有波士頓龍蝦、面包蟹、珍寶蟹等高檔海鮮,每斤價格均在150元以上。店主米女士介紹,店里的海鮮分為活鮮和冰鮮,但是大部分人都愿意選擇活鮮,價位中低檔的多寶魚、鱸魚等最受歡迎,今年價位高的龍蝦和螃蟹銷量也不錯,占到全部銷量的兩成。
鄉村土貨受青睞
在農村的臘月集上,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人們一邊轉著,一邊挑選著年貨。相比隆隆機器生產的食品,人們對一些傳統手工制作食品和山村土貨越發青睞。
山陽縣銀花鎮上店子社區大路旁楊東學家的院子里,銀絲一樣的掛面在冬日的陽光中快速蒸發水分,楊東學夫婦取下掛面,再切成一尺左右的短節,放進一個紙箱里。這時從開往縣城的公交車上下來了幾個人,把裝好的幾箱掛面搬上了車。“我們的掛面不用拿到市場,就被親朋好友和城里的回頭客買完了,年前我家里這些掛面已經預定完了。”楊東學一邊切掛面一邊笑著說。
楊東學每年做掛面1萬多斤,收入五六萬元。在山陽縣銀花和中村一帶,像楊東學這樣在冬季做手工掛面的人很多,有的通過本地市場銷售,有的則交給“朝安手工掛面專業合作社”代為銷售。每年僅銀花、中村一帶,有幾百萬斤掛面通過個人、團購和市場銷售方式流向全國各地,臘月的銷售額幾乎要占到一半。近半個月以來,楊東學和村民們忙得熱火朝天,吊掛面、賣掛面、送掛面,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說起這些,楊東學自豪地說,還是因為我們這兒掛面做得好,賣得才這樣火。
在洛南,一種奇特的年貨出現在縣城,洛河橋頭的街邊幾個婦女提著竹籠,里面是一小把一小把已經綁好的香苜蓿,時不時會有人走過來拿起一把聞一聞,花兩元錢買上幾把,不一會兒一籠苜蓿就下去了一半。買苜蓿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洛南人過年有蒸包子的習慣,豬油包子是其中尤為美味的一種,而豬油包子要好吃,香苜蓿必不可少。石麥娥是城關鎮陶川社區人,她種了近20年苜蓿,每年臘月時,自己把曬干的香苜蓿拿到集市來賣,都有近2000元收入。
1月26日,在洛南縣城農貿市場,好幾位顧客擠在一家土雞店門前購買土雞。這家店里的雞都是古城、三要等鎮村村民用糧食和青草喂大的散養土雞,店主謝朋從他們家里收購來在縣城銷售的。謝朋談到,他和妻子做土雞購銷生意已經6年多了,現在人們過年買雞越來越普遍,原來過年大家買雞都買做好的成品,現在人生活比較講究,不但要活雞,還要的是不用飼料喂養的雞。散養土雞雖然比一般籠養雞每斤價錢高二三元,但他們這里依然生意火爆。平時他店里一天銷售20多只雞,到臘月底翻了好幾倍,一天就能賣掉100多只。“土雞沒有添加劑,吃著安全放心。”謝朋笑著向記者介紹,隨后又說道:“不但是土雞,當地的豬肉、牛羊肉、黃花菜、花生等,只要是土貨,在市場上一樣賣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