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商南縣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緊盯脫貧摘帽和“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深入落實“六個精準”“八個一批”等決策部署,大力實施產業扶貧、移民搬遷、金融支持、教育就業、健康扶貧、社保兜底、精神脫貧、對口幫扶等精準扶貧脫貧專項行動,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工作中呈現出十大亮點。
亮點之一
“三產聯動”奏響產業扶貧最強音,商南被評為“中國茶業扶貧示范縣”
探索推行“一產借還、二產加動、三產建帶”“三產聯動”精準扶貧模式,引導龍頭企業“上山下鄉”,在鎮辦打造示范點,在村組培育產業點,將貧困戶拴在產業鏈上,激活農村經濟、助推工農共贏,撬動資源融合,實現群眾穩定增收脫貧。全縣新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0個、產業基地189個,帶動6200多人脫貧致富。該模式被《陜西精準脫貧藍皮書》收錄;商南縣被評為“中國茶業扶貧示范縣”;產業脫貧經驗被人民網、陜西電視臺、西部網等主流媒體報道推廣。
亮點之二
“金融扶貧”破解資金“攔路虎”,金融助力脫貧攻堅的經驗在全省大會交流
制定出臺金融支持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貸款《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政策,籌措扶貧小額貸款儲備金、風險補償金2390萬元,縣內金融機構以政府設立的3500萬元脫貧攻堅資金為擔保,發放10倍以上貸款,為每戶貧困戶提供最長期限3年、最高額度5萬元的產業發展貼息貸款。推行農村清產核資、資產確權辦證,建立了“9+1”產權交易平臺,讓群眾通過抵押宅基證、林權證等獲得貸款。全縣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487筆25166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創業發展方面的資金不足問題。商南縣扶貧資金績效考評達到全省A級并獲得獎金600萬元,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實現貧困戶與企業共同發展的雙贏模式在省級金融機構與深度貧困縣區一對一結對幫扶行動現場會上作為經驗進行了交流。
亮點之三
“三變”改革變出農村新活力,創新做法受到中省領導高度評價和批示并在《陜西脫貧攻堅》刊發
8月份,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常務副主席邵鴻對商南縣的“三變”改革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商南縣脫貧攻堅總體勢頭好、工作實、創新多、整改快、群眾滿意。對此我們是高度滿意,同時也進一步增強我們對搞好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的信心和決心。”10月中旬,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姜鋒對商南縣的“三變”改革工作再做充分肯定和批示,他認為:“商南縣在農村扶貧‘三變’改革中,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明顯效果,值得總結和學習借鑒。”11月13日,《陜西脫貧攻堅》第105期刊發了《聚力“六個三”“三變”譜新篇——商南縣“三變”改革探索與實踐》。
亮點之四
“三精”模式打造移民群眾幸福新家園,商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經驗全省推廣
按照“精準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的思路和貧困群眾搬遷“住房不舉債、脫貧有保障”的要求,穩步推進移民搬遷工作,實現了建設與管理并重、安居與樂業并舉、搬遷與脫貧同步。2018年度,全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34戶2017人,建成集中點3個,安置456戶1801人,安置房全部達標,鑰匙全部發放到戶。分散安置的78戶216人也全部入住。把移民小區建在旅游景區、農業園區、工業園區、集鎮城區周邊,把搬遷戶變成了新型職業農民、產業工人、三產從業者。目前,首批確定的過風樓鎮龍山小區、青山鎮青山小區、清油河鎮青云家園、試馬鎮試馬街等4個省市級示范社區已基本完成創建任務,尤其是過風樓龍山小區“電商+社區工廠”、試馬街小區“北茶小鎮”、青云家園引進的演出服加工企業,帶貧增收成效顯著,一大批貧困搬遷群眾圓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脫貧夢。商南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經驗在全省交流推廣。
亮點之五
農村公路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主動脈”,商南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商南縣按照建好、管好、養好、運營好的“四好”要求,嚴格標準抓建設,創新引領促養護,依法行政保暢通,突出服務抓運輸,形成了“一心、兩縱、四橫、南北兩大迂回”的道路網絡,暢通、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脈。9月18日,商南縣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亮點之六
互助資金協會成為群眾身邊的“自助銀行”,協會助力脫貧攻堅經驗被中省市領導肯定和批示并在《陜西日報》報道
商南縣圍繞“錢從哪里來、投到哪里去、如何管理、效益怎樣、風險防控”等關鍵環節,精心管好、用好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走出了一條“資金投向明確、運作方便快捷、產業支撐有力、民管民用受益”的村級互助資金運行新路子。目前全縣已成立村級互助資金協會76個,貧困村實現了“全覆蓋”,互助資金協會已成為貧困群眾增收的“自助銀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常務副主席邵鴻對商南縣互助資金助力脫貧攻堅模式給予高度評價。10月12日,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姜鋒對商南縣互助資金助力脫貧攻堅模式作出批示:“商南縣的互助資金助力脫貧攻堅模式,破解了農村融資難的難題,其做法很有特色,值得學習和借鑒。”9月份,市委書記陳俊對商南互助資金管理作出批示:“可以給我一個較為詳細的資料,包括‘錢從哪里來、投放到哪里去、如何管理、效益怎樣、風險防控’等方面。”11月14日,陜西日報以“商南:互助資金協會成為群眾身邊的‘自助銀行’”為題予以報道。
亮點之七
精準選派1486人組建119支駐村“四支隊伍”,“七項制度”嚴管“四支隊伍”被《陜西脫貧攻堅》刊發
商南縣從166個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精準選派428名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和工作隊員,與10個鎮辦的364名包村干部、729名村(社區)“兩委”干部整合,組建119支駐村“四支隊伍”。出臺掛牌上崗、每周例會、周報月統、智慧積分、一案三查、真情關愛、四個一批“七項制度”,嚴格管理“四支隊伍”,鍛造了一支擔當奉獻、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奮發有為的脫貧攻堅鐵軍。11月6日,《陜西脫貧攻堅》刊發了《商南縣“七項制度”嚴管“四支隊伍”鑄造脫貧鐵軍》。
亮點之八
旅游扶貧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多項旅游創建通過驗收或命名授牌
商南縣按照“休閑、康養、健體”目標,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創建步伐,發展休閑度假新產品,構建全域旅
游新格局,培育陜南旅游新品牌,度假區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度假產品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游客前來旅游度假。11月20日,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商南縣金絲峽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進行檢查驗收;3月31日,在2018西安絲綢之路博覽會上,金絲峽景區被授予最受歡迎的“十大國家水利風景區”稱號;9月份,二郎廟村被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授予“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10月24日,太子坪村被國家農業農村部授予“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2月7日,清油河后灣村、趙川老府灣村入選2018年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
亮點之九
電商扶貧搭建“工業產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快車道”,全省電商精準扶貧推進現場會在商南召開
10月12日,全省電商精準扶貧推進會在商南縣召開,省各設區市商務主管部門、56個貧困縣商務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電商企業代表等100多人出席會議。現場觀摩了商南縣電商產業園(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物流服務中心、運營中心、培訓孵化中心)、過風樓鎮電商一條街、金絲峽鎮電商服務站,對該縣電商進農村三級服務體系進行了觀摩,省市領導對商南縣電子商務的發展和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商南縣及眾品驛站公司“陜西幫幫手”一戶一碼電商精準扶貧體系給予了高度評價,商南縣作經驗交流。
亮點之十
“評講兌做”主題活動鼓足脫貧攻堅精氣神,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暨精神文化脫貧工作現場會在商南召開
商南縣以精神文化脫貧“評講兌做”活動持續深化“四扶五風六化”主題活動,開展“評先進、講故事、兌商品、做表率”活動,培樹評選先進典型,讓身邊事教育感化身邊人。常態化開展“三禁三樹”“一約四會兩榜”“先進典型評樹”“身邊故事會”等活動,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營造了弘揚時代新風、助力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10月16日,省委宣傳部《每日要情》第1117期以“商南縣開展‘評講兌做’活動鼓足脫貧攻堅精氣神”為題予以刊發。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生龍對商南“評講兌做”精神文化脫貧主題活動作出批示:商南的“評講兌做”是“四扶五風六化”的具體化,是精神脫貧的有效做法,值得總結推廣。11月2日,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暨精神文化脫貧工作現場會在商南召開。
策劃:董建莉
組稿:孫傳卿
照片:商南縣扶貧開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