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靜
路網建設滯后、市政基礎設施欠賬、“臟亂差”等問題是事關民生和城市管理的頑疾,也是群眾日常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市創衛工作開展以來,聚焦城市建設、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等問題,多措并舉,加強建設,開展專項整治、綜合整治,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市容市貌。
針對城市建設相對滯后的實際,我市加快建設步伐,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2016年以來,購置環衛車輛205輛,安裝果皮箱1000個,建設垃圾轉運站11座、收集點815處。城區道路清掃保潔率100%,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3.3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鋪設雨污分流管網45公里,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7.25%。城區兩個自來水廠和18個集中式二次供水單位的水質均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完成中心城區旱廁改造5223座,新建和改造公廁138座。
搬遷廢品回收站點48家。取締煙草廣告130條。東新路、東環路等6個農貿市場相繼建成,有效緩解了“購物難”問題。同時,加強城市路網建設,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狠抓綠化亮化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我市堅持問題導向,開展綜合整治。一是全民動手“治臟”。建立城市衛生保潔精細化管理常態機制,實行中心城區保潔網格責任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組織發動群眾開展以治臟為重點的衛生清潔行動,對居民小區、背街小巷及集貿市場的生活垃圾、蚊蠅孳生地、衛生死角等重點部位進行了集中清理,整治背街小巷25條,清除臨時垃圾堆放點28個,“三堆六亂”5000多個,衛生死角1500多處,清理建筑立面12萬平方米。二是行業重拳“治亂”。以整治違法建設、交通秩序、市容衛生、戶外廣告牌匾為重點,扎實開展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累計清理野廣告1.9萬多條,糾正店外占道經營8530起,取締流動攤點1.5萬多次,拆除違法建設6.9萬平方米,規整城市架空線纜2萬多米,查處違規渣土車1560輛次,施劃道路交通標線62.7萬延米,增設智能信號燈15組,打造門頭牌匾示范化街6條,建成交通秩序嚴管街8條,設立臨時便民市場7個。三是突出重點“治差”。組織開展了畜禽養殖、河溝污染、廢品回收、流浪犬抓捕、臭水溝污水塘治理五大專項整治,先后搬遷取締建成區養殖戶194戶、廢品回收站點48家;綜合治理河道15條、硬化河道311米,整治污水渠21條1.1萬米,綠化周邊環境9045平方米;查處流浪犬傷人事件6起,抓捕流浪犬(寵物)1200多只。通過專項治理、綜合施策,中心城區臟亂差現象明顯改觀,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