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坤
鐵匠溝村地處小河口鎮東北部,距山陽縣城40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259戶115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4戶56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8.8%,是個偏遠的深度貧困村,也是個空殼村。長期以來村級基層黨組織渙散、自然資源貧乏、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薄弱是鐵匠溝村發展滯后的主要因素。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山陽縣中醫院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鐵匠溝村把發展村級集體產業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的關鍵,積極探索發展集體經濟有效途徑,有效調動村黨支部的組織優勢、駐村工作隊的資源優勢、產業扶貧項目的地方特色優勢、財政扶貧資金的推動優勢,形成了“黨建領航、四輪驅動、項目支撐、全民參與”的集體經濟發展態勢,村級集體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
黨建領航驅動。2018年來,小河口鎮黨委在村“兩委”換屆中,嚴格選人標準,把政治素質好、能力突出、組織放心、群眾信任、年富力強的黨員選進村支部委員會班子。新的鐵匠溝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促脫貧”,通過狠抓黨員教育、完善制度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帶領村“兩委”干部深入調研,詳細研判,結合本村實際,制定出《鐵匠溝村脫貧攻堅三年發展規劃》,確立了“支部+產業基地+貧困戶(農戶)”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明確發展目標,重點發展培育純糧釀醋、中藥材、林麝、香菇、天麻等特色產業,充分發揮了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現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為鐵匠溝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驅動力。萬公斤
駐村工作隊推動。為了提高幫扶措施的精準性,助推鐵匠溝村脫貧攻堅工作,山陽縣中醫院駐村工作隊結合村情實際定措施,從加強村級黨組織陣地建設、幫扶解決困難、壯大集體產業等方面扎實推動鐵匠溝村扶貧工作。為了幫助改善村委會辦公、會議場所硬件設施,投入20萬元建設鐵匠溝社區服務中心辦公樓,共計上下兩層15間400平方米;投入10萬元幫扶該村建成村集體產業遠華純糧醋廠,同時吸納33戶貧困戶以產業直補資金入股1000元,利用山陽縣中醫院餐飲部的資源優勢鋪設市場渠道、保障產品銷路,該項目可年產純糧醋10萬斤,年收益5萬元以上,帶動貧困戶33戶年均增收200元。駐村工作隊的真情幫扶,為鐵匠溝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強勁有力的推動力。
產業扶貧項目帶動。產業帶動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鐵匠溝村黨支部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緊緊抓住這個關鍵,結合本村村情實際,立足鎮黨委、政府十三五“馬家山——鐵匠溝——寧家溝食用菌產業帶”規劃,積極謀劃建設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發展反季節香菇產業。由村集體投入30萬元,貧困戶以土地、菌材資源入股,基地占地面積10畝,現已建設高標準出菇大棚13個,生產菌包4萬袋。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年產香菇4萬公斤,項目年純收入可達8萬元,帶動貧困戶60戶,戶均年分紅500元。同時,香菇基地已為周邊貧困戶和農戶共20人提供就業崗位,日工資80元,人均年增收可達8000元。村支部結合本村地處山區實際,利用春季攻勢有利時節購置連翹種苗,發展連翹種植460畝,帶動本村貧困戶及農戶181戶,戶均年增收9000元。
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促動。用好用活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謀劃產業布局。鐵匠溝村在鎮黨委、政府的多方協調爭取下,爭取山陽縣扶投公司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使天麻產業示范項目落地,該項目共計劃投資31萬元,建設天麻產業種植示范基地20畝,貧困戶以土地資源入股,項目年收入10萬元,可帶動貧困戶82戶,戶均年分紅400元,同時可為周邊貧困戶和農戶共20人提供穩定就業崗位,日工資60元到100元,人均年增收6000元到1萬元。爭取山陽縣扶投公司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建設豬苓種植示范基地10畝,貧困戶以土地資源入股,項目年收入3萬元,可帶動貧困戶45戶,戶均年分紅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