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奮戰在一線的勞動者




本報記者張珍珍李小龍胡蝶
時光飛逝,2018年如白駒過隙從生命里劃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在各自崗位奔走忙碌,也許默默無聞,但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與他們有著密切聯系,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默默地澆灌著我們的美好生活,為2018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曬出你的心愿,說出你的夢想。隨著記者的鏡頭讓我們一起走近為我們美好生活,走近負重前行的人們……
以﹃愛﹄之名用﹃心﹄司法
2018年12月28日,市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檢察官薛瑞妮正和一位來訪群眾交談。她面帶笑容、語氣溫和,使來訪者從眉頭緊皺,變得慢慢展開笑顏。
薛瑞妮是市檢察院的一位員額檢察官,目前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的控告申訴崗位任職,主要負責信訪接待工作,包括辦理訴訟監督部門受理的刑事申訴、司法救助、國家賠償、減刑假釋等類型案件。回顧這一年,薛瑞妮感慨頗多。2018年,市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掛牌,薛瑞妮也離開了奮戰十余年的公訴席,來到了控告申訴這個新崗位。來到這個崗位,第一次面對上訪群眾聲嘶力竭的怒吼時,薛瑞妮手足無措。而現在她已可以柔聲安撫、耐心疏導其情緒,冷靜釋法、誠懇勸導其服法。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這一年薛瑞妮聽了無數來訪群眾訴說了各種各樣的委屈、不滿和怨憤。“從他們的哭訴中,我慢慢體會到了他們言語背后的矛盾、掙扎、無奈以及對檢察機關寄托的希望,我更加切實地感受到了‘立檢為公,執法為民’八個大字背后重重的檢察責任、法治責任。”薛瑞妮說。這其中有件事讓薛瑞妮印象深刻。
2018年的一天,信訪大廳來了位中年男子,他滿臉憤怒,情緒十分激動,不斷叫罵公檢枉法裁判,聲稱自己是一起故意殺人案件的被害人,弟弟要殺了他,法院卻判決成故意傷害,堅決要求檢察機關抗訴。薛瑞妮他們審查后發現案件法律程序還沒到檢察機關,依法不能受理,可是不管怎么解釋,來訪者就是不聽,待在信訪接待大廳不走,“我們只好白天飯點給他買飯,及時給他送水,晚上留人陪著他,照顧他的安全。”第二天,來訪者的妻子來到信訪大廳直接躺在大廳地上,聲聲辱罵著信訪接待的所有人。“沒有見過這種場面的我,一時非常難過,想不通明明我們在依法秉公辦事,對他照顧有加,怎么反而最后落下個人辱罵還不能還口的結局,這讓從小備受家人寵愛呵護的我怎么也無法接受。”接待中心同事們告訴她,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有,等他們發泄完了,情緒就會好些。就這樣,在他們發泄完了后,薛瑞妮和同事坐在他們夫妻二人身邊,喝著茶水和他們聊起了日常生活,在他們涕淚交加的傾訴中,薛瑞妮才慢慢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她搬開法條,拿著紙筆給他們詳細講解了法律規定的審判程序和監督程序,指明了案件之后要走的正確申訴路徑。他們走了,可案件還沒有結束,在經過了法院審判監督程序和區檢察院的第一道刑事申訴程序后,薛瑞妮依法再次對案件實體進行了核查,在深入當地了解案件情況中,了解到這位中年男人因為身體和孩子上學的原因,家庭經濟困難,就到當地鎮政府給他申請了低保補助,案件審結了,因為判決是公正的,所以當然不會支持抗訴,但是在多次長聊后,他的心結打開了,不再因為個人意氣之爭蠻橫糾纏司法機關,也了解到司法人員不管有多少的人文關懷,但法律永遠是有底線和原則的,不會因為任何個人的意愿而輕易改變。半年多過去了,再也沒有見過他的身影,聽說過他的消息。 這一年,有不可想象的心酸,也有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的欣慰和喜悅。在新的一年里,薛瑞妮希望自己可以通過檢察平臺做更多便民、為民、惠民的事,幫助更多的群眾維護權益。“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商洛的社會秩序可以更好一點,群眾的安全感可以更強一點,商洛的天可以更藍一點,水可以更清一點!”
不畏辛勞保城市清潔
2018年12月27日下午,陰沉的天空終于飄飄灑灑地落下了雪花。在濕漉漉的通江路上,4個騎著小型垃圾收運車、穿著橘紅色馬甲的身影給這蕭瑟的冬日增添了幾分色彩。他們快速地在車流中穿行,來到通江西路的垃圾轉運站,將車上的垃圾倒進垃圾壓縮池,一刻不停地接著進行下一趟垃圾轉運。他們是商州區城關街道辦事處的環衛工人。
記者一路跟到轉運站時,他們正要出發。早晨五點半出門,18點下班,將城關街道辦事處窯頭社區所有垃圾桶里的垃圾運到通江西路的垃圾轉運站,就是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
魚喜民告訴記者,他當環衛工有一年半了,對他來說,過去這一年最大的事情就是創衛,作為一線環衛工人,他們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市上能否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我們每天都仔仔細細地把每個垃圾桶清理干凈,裝車、運送時都很小心,就怕有一丁點兒遺漏。”令人欣慰的是,這一年來,他們的工作在多次創衛檢查評估中都得到了肯定。“能為創衛做出一些貢獻,讓城市干干凈凈,我辛苦也值得。”對魚喜民來說,這一年讓他記憶最深的事情是,今年7月最熱的時候,區民政局等部門給他們送來了免費的西瓜和綠豆湯解暑。“這叫我們很感動,沒想到還有人關心我們。”魚喜民滄桑的臉上再一次露出了笑容,“我希望明年繼續好好工作,市上的創衛能夠過關,另外要是工資能漲點兒就好了。”
垃圾轉運站旁邊是一個地下公廁,一走到門口,一股檀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臺階地板都拖得一塵不染,甚至墻上的插座也被擦拭得光潔如新。看到我們走進來時留下了幾個水腳印,環衛工史偵利趕忙拿起拖把清理,這樣的動作她每天不知要做多少次。史偵利告訴我們,創衛工作標準要求很高,公廁內無尿漬、煙蒂等,墻角、門窗等部位沒有蜘蛛網,甚至地面不能有一個腳印……她每天早上擦晚上刷,基本上只要有人來,就要拖一次地,一天下來腰酸背疼。好幾次,有人把糞便弄到了蹲位外面,“我當時一看,不知道該咋辦,實在是很惡心,但又沒辦法。”她只好找來了不要的舊衣服,先擦一遍,再用拖把清理干凈。有一次殘廁堵住了,地板、墻上都是污水,她只好找來自己的丈夫幫忙,才把廁所疏通。
這一切辛苦也給史偵利帶了成就感。史偵利和同事管理的這個公廁不但每次創衛檢查都達標,還得到了市民的好評,她告訴記者,好幾次都聽到有人說:“這個廁所干凈,我比較愛來這個廁所。”還有一次一個老人帶著孫子來上廁所,他調侃孫子說:“你回去看看,這廁所比你的臥室都干凈。”說到這些,史偵利笑了,這個不善言談的人,變得口齒伶俐。說到新年的展望,史偵利說:“2019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抽出時間給我上高二的女兒做飯。再配合創衛工作,將自己的工作做好,過好每一天。”
減少患者痛苦書寫醫者大愛
2018年12月28日,商洛市中心醫院的醫生、護士一如往常一般在緊張有序中忙碌。神經內科分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周軍正在給一位患者問診。他仔細詢問患者的病癥,并針對可能出現這種病癥的原因一一開出檢查單。
周軍告訴我們,2018年,不管對他個人還是他所就職的商洛市中心醫院而言,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里,市中心醫院順利通過了陜西省衛健委“三級甲等”醫院現場評審,他個人也通過從醫20多年的潛心研究,在醫學科研上小有突破。他研究的新型頭顱定位儀先后榮獲商洛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銅獎后,目前已與企業院校進行合作,預備正式投產。
說到新型頭顱定位儀,周軍侃侃而談。對于腦出血病人,通過穿刺的方法,將顱內血腫引流出來,這是目前被公認的有效治療顱內血腫的一種新技術,而腦出血精確定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目前腦出血定位需要用鋼釘打進患者顱骨進行固定,在CT成像時還會形成偽影,不能做到精準定位,使患者很痛苦,往往穿刺后還可能在患者顱內形成新的損傷。而新型頭顱定位儀使用氣囊固定,融合定位及血管成像技術,使整個手術變成立體可視的過程,最大限度地規避了刺傷血管的風險,目前在臨床實驗中也收到了明顯的臨床效果。“作為醫生,要不但能治病,還要用損傷最小的方式治病,這需要經驗的積累,還需要醫療器械的幫助。”這就是周軍探索新型頭顱定位儀的初衷,也是他當醫生的一貫原則,要對病人全面了解,還要了解目前世界上對一種病的治療達到了什么水平,知道病人為什么疼,能解釋得清楚。要達到這個要求,才能使損傷度降低到最小并得以精確治療。在臨床中,周軍也是這樣做的,他也常常引導科室醫生這樣做。
有一次,周軍接診了一位一側眼瞼下垂的患者。導致眼瞼下垂有很多病理,包括縱深肌無力、糖尿病神經病變、動脈瘤壓迫動眼神經等,為此周軍對患者進行了DSA血管成像篩查、磁共振等多項排查后,初步認定為糖尿病神經病變。恰好在做尿酸檢查時患者小便不暢,經多學科會診,認為是前列腺增生造成。而周軍認為患者前列腺增生已久,突然小便不暢可能是其他原因,通過檢查排除了膀胱病變。患者最后轉到西京醫院利用更精密的儀器進行各項排查后,發現病人確實有糖尿病,只是常見癥狀還沒有顯現出來,而小便不暢和眼皮下垂都是糖尿病神經病變造成的。因為追求精準治療,他得到了很多患者的信賴和贊揚。
正是他這種不斷探索、一心解除病患痛苦的醫者仁心驅使著他不斷在臨床和科研中取得好的成績。周軍說:“2019年,我們共和國即將迎來建國70周年華誕,我們醫院也會邁入建院的第80個年頭。歲月穿梭,時光流逝,但為群眾提供滿意醫療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醫院將繼續承擔‘切實發揮區域醫療健康中心職能,全面推進健康商洛建設’的使命,為人民健康服務永不止步!”
當好群眾安全的守護神
2018年11月27日,記者來到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時,礦山科科長李延斌正在和同事一起忙碌地整理今年安全檢查的部分資料。
“在今年汛期尾礦庫安全檢查中,我對安全檢查防護用品佩戴有了新的認識和想法,下次安全檢查我要帶棍子。”回憶起過去一年下礦井、鉆洞子的安全檢查工作,李延斌玩笑地說。作為一個安監人,李延斌從事非煤礦山安全管理多年,下礦井,檢查尾礦庫排洪涵洞是家常便飯。
7月份的一天,李延斌參加了市安監局組織的汛期尾礦庫安全檢查。在洛南縣檢查一座停用尾礦庫的排洪系統時,他與同事像往常一樣穿上工作服、雨靴、安全帽,拿著手電筒和便攜式氣體檢測儀,來到初期壩下,進入尾礦庫的排洪涵洞。由于該尾礦庫建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排洪涵洞的斷面小,人在里面不能直立行走,李延斌他們只能采取蹲行、爬行的方式在漆黑的涵洞中前行,還要不停撥掉粘在人臉上的蜘蛛網。李延斌比較胖,走一會兒就有點兒喘,因此一路走走歇歇。突然,走在前面的縣局同志驚慌地嚷道:“前面什么東西在動。”緊接著喊道“蛇”。大家都把手電光集中到前面,一條锨把粗、一米來長的花蛇,就橫在前面涵洞的底板上,面向大家吐著芯子。所有人都嚇壞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說話。蛇也受到了驚嚇,不斷地吐著芯子,隨時有可能撲上來。大概僵持了約5分鐘,企業的尾礦工提議大家先退出去,大家欣然接受。“我們不敢轉身,只好慢慢地退著往回走,但是檢查還得繼續。”李延斌回憶道。退出排洪涵洞后,上到尾礦庫堆積壩上,大家找了兩根棍子,從上部重新進入排洪涵洞向下進行了檢查,讓他們害怕了半天的蛇不見了。給我們講著李延斌還心有余悸地說:“我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這也是工種所限沒有辦法,只有盡量帶齊安全用品。”
說到2019年,李延斌說:“我市是一個非煤礦山大市,礦業經濟是我市的主導產業,我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讓商洛所有企業都能安全生產,在保護礦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產生最大經濟效益。”
新農人譜寫新時代贊歌
張鵬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陜南娃兒,從小生活在洛南風光旖旎的小山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二代”。告別校園的他,懷揣對夢想的憧憬去上海、西安等地工作,可是他最終把事業的列車開進了農業的軌道上,既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帶動父老鄉親脫貧增收。
談起他的興洛飛鼠養殖專業合作社,張鵬滿臉洋溢著當初返鄉創業的激情,向記者講述著自己創業旅途中的酸甜苦辣。“剛回來在縣城做生意的時候,還算可以,可到了2015年前后,正值中國電商井噴式發展時期,人們對網購充滿著種種好奇和期待,這對實體店沖擊非常大”,張鵬如是說。于是,他果斷撤掉縣城的門店,選擇了被父親耳濡目染的飛鼠養殖,從辦理特種許可到行政審批,再到建廠,直到引種投放,張鵬信心滿滿,可正當他摩拳擦掌,想一展拳腳的時候,現實卻給他當頭一棒,第一批投放的近200只飛鼠種苗,全部因技術缺失和疏于管理,幾乎全軍覆沒。那種精神的崩潰遠遠大于經濟上的損失,在經歷慘痛的教訓后,他痛定思痛,通過與省野生動物研究所和相關專家學者頻繁接觸,并通過自身實踐和長期對飛鼠野外生存環境的觀察,最終掌握了復齒鼯鼠人工馴養當中存在的一系列技術要素。
談起2018年的收獲,張鵬笑容滿面。他的合作社成員達到了86戶,建有合作社基地一個,全社飛鼠總馴養量9000多只年產五靈脂5.4萬噸,交易額270萬元,戶均年收入3萬多元,高出非合作社成員0.9萬元,收益顯著。中央電視臺7套的《綠色時空》《每日農經》等欄目,先后對張鵬的創業故事進行過專題報道。他所創辦的洛南縣興洛飛鼠養殖專業合作社2018年被縣農業局推薦為“商洛市市級示范社”,被中國供銷總社評定為“全國百強示范社”,張鵬也被評定為“全省十佳合作經濟人”等榮譽稱號。
談起對未來的規劃,張鵬充滿信心。“我們一直踐行著“互聯網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聯動發展理念,倡導農產品上行,融合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今年我們公司在縣發改局立項了種養結合綜合農業園區項目,并完成了初步的規劃和設計,計劃一期投資500萬元,建成集飛鼠馴養、中藥材種植基地、農耕體驗和電商產業集群的三產融合農業園區,在實現企業自身價值的同時,完成企業的社會責任,為鄉村振興盡綿薄之力”,張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