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石國鍇)2018年12月18日的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熱鬧非凡,一條條鮮紅的橫幅,一摞摞嶄新的鈔票,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無不彰顯著喜悅,這里正在舉行村集體經濟工資發放儀式。
產業選擇是關鍵。老庵寺兩委班子反復研究,確定了“以香菇種植為主導,適度發展多元經營”的產業發展思路。以“能人帶動、村民入股”的方式,組建白龍產業開發公司,建設種植大棚238個,投產30萬袋冬菇。同時,乘蘇陜協作的東風,建設光伏發電100千伏,種植多種中藥材,將全村50%以上的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不斷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目前,僅冬菇一項,吸納90名貧困戶長期在生產基地務工,2018年9月至11月冬菇豐收時節,還聘用18名村民幫忙采摘,產量7萬斤,產值35萬元,現場發放工資13萬元,促進108名村民人均增收1203元。
群眾增收綻笑顏。貧困戶陶倫榮、蔡克蘭夫婦是此次工資發放儀式上的“明星”,共領到工資5326元。陶倫榮因腿腳不便,不能外出務工,兩口子僅靠著幾畝薄田勉強度日。村上安排陶倫榮去香菇基地務工,他每天都完成別人兩倍的工作量,妻子蔡克蘭采摘剪蒂樣樣能行。儀式現場,陶倫榮數著領到的鈔票樂呵呵地說:“今年過年我家娃娃、老人的新衣服有著落了,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貧困戶張柏榮在領到2000元工資后,興奮地說:“今年我要給家里購置一臺壓面機,再給娃娃添雙新鞋!”這只是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增收的一個縮影。
集體經濟強基礎。為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村上決定繼續發展20萬袋夏菇,現已著手采購袋料,預計2019年5月便能產頭茬夏菇,基地就會四季有香菇,季季有收入,群眾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錢掙。同時,該村積極謀劃發展鄉村生態休閑游,將閑散房屋收歸村集體管理,再對外招商,將其改造成民宿,并動員全體村民入股,使村民不僅有房租收益,還有務工收入,更有經營紅利,實現多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