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商扶貧協作促進我市旅游業加快發展
本報見習記者 鞏琳璐
初冬時節,在秦嶺東段南麓的一座村莊,白墻灰瓦,炊煙裊裊,空氣中四處飄溢著農家炒臘肉的香味,游客的歡聲笑語不絕于耳。這是行走在山陽縣法官廟村特色小吃街上隨處可見的場景。
2017年,在寧商扶貧協作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在南京市六合區駐山陽縣聯絡組的積極幫助下,山陽縣法官鎮法官廟村積極爭取到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30萬元,用于旅游業態開發、發展集體經濟,指導全村村民發展手工業、農家樂、民宿等,在法官廟村趙家灣組打造業態集群5處,包含傳統民俗文化業態和特色小吃一條街。帶動65戶貧困戶發展旅游產業,為本村貧困戶家庭解決就業20余人,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
蘇陜扶貧協作30萬元項目資金用于法官廟村美麗鄉村旅游產業的打造,只是寧商旅游扶貧協作的一個縮影。目前,在南京市對口幫扶商洛市工作組的協調幫助下,我市新建寧商旅游扶貧項目12個,總投資13.5億元,已完成項目建設6個,累計完成投資7.5億元,南京落實對口幫扶資金1670萬元,輻射帶動貧困人口1.5萬人。
“居有美屋,勞有所得”
景區聯盟促扶貧
在南京市舉辦的陜南三市生態旅游推介會上,南京、商洛兩地20家4A級以上景區現場簽訂了《寧商旅游景區聯盟盟約》,搭建起了兩地旅游企業友好協作的橋梁,推動了寧商兩地在客源互送、宣傳互置、科技互聯、市場共享、產品共研、品牌共建、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協調互動,不斷提升兩地在國內外旅游市場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金絲峽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黃朝華告訴記者,金絲峽景區和南京市夫子廟景區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南京先后撥付景區補助資金120多萬元用于金絲峽18公里沿線道路提升及沿線農家樂、民俗的提升改造,戶均增收在5萬元以上,大大提升旅游扶貧的效果。
溧水區駐商南聯絡組積極牽頭組織,簽訂的《溧商旅游扶貧協作戰略協議》,促使金絲峽景區與南京夫子廟景區聯盟、溧水秦源旅行社與金絲峽旅行社結對、溧水昱達文旅公司和商南秦楚文旅公司聯姻,推動兩地在客源互送、宣傳互置、品牌共建等方面的協調互動,推出“袁家村-西安城墻-棣花古鎮-金絲大峽谷”精品旅游線路,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市場共贏”。在金絲峽鎮太子坪村開辦農家樂的貧困戶俞秀群告訴記者,農家樂沿線路的硬化和景區的打造,促進了農家樂的增收,暑假兩個月,1個月能收入七八千元。此外,天竺山、漫川古鎮與南京玄武湖、金牛湖景區簽訂了合作協議。鎮安縣金臺山、塔云山、木王山景區與南京珍珠泉風景區、水墨大埝旅游區、老山森林公園簽訂了對口協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對口交流旅游扶貧協作工作。
迎來金陵旅游客 送去商洛農特產
“我們村的游客多了,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今年58歲的貧困戶楊修安是山陽法官廟村趙灣組的村民,在法官廟村發展旅游業之后,自主創業經營竹編手工藝及釀酒等產業,讓他在去年年底順利脫貧摘帽。山陽法官廟村與漫川古鎮一嶺之隔,地形復雜,但地貌俊秀,植被茂密,風景秀美,加上獨特的民間傳奇故事,使這里有一種陶潛先生筆下世外桃源、遺世而居的空明愜意。然而,由于基礎設施落后,開發程度低,多年來這“深山閨秀”不為人識,山民守著綠水青山,日子過得卻不太如意。
今年,我市旅發委同南京旅游局簽訂《寧商旅游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后,在兩市對商洛景區的大力宣傳營銷下,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市共接待游客408.1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2.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11%和26.52%,再創我市國慶黃金周旅游接待新紀錄。商洛旅游(南京)旗艦店在南京市秦淮區的揭牌成立,首次打通南京市民組團游商洛的綠色通道,成為我市首家入住客源地市場的旅游品牌實體店。我市對南京市民推出商洛34家3A級以上景區2018年全年免門票優惠政策,對南京市民來說,有很大的“誘惑力”。一位在旗艦店報名參加商洛旅行團的市民告訴記者,“賈平凹先生筆下的商洛是神秘的,所以非常向往秦嶺深處的大山風光和人文情懷,現在借機去看看,也為扶貧事業作點貢獻,何樂而不為。”據統計,優惠政策實施以來,南京來商洛旅游達1.03萬多人,拉動景區周邊旅游產業的增收。
“我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狝猴桃,真正的純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一斤才兩塊多錢,我剛買了一百斤直接寄回南京去了。”從南京來商洛支教的語文教師高波對商洛特產野生狝猴桃大加稱贊。據了解,除野生狝猴桃,商洛的木耳、香菇、核桃、板栗等農特產在南京也十分暢銷,這些農特產也在南京市民常用的手機軟件“云廚一站”進行線上銷售,增加農特產銷量,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我市貧困戶的收入,也讓遠在千里的南京市民品嘗到原生態的商洛特產。
旅游協作盤活產業 托起村民美麗“錢”景
丹鳳秦鼎茶葉有限公司建設的標準化茶園、清潔化生產線提升項目,也是2017年度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該項目建設100畝標準化茶園,其中新建優質黃茶茶園10畝,及茶園道路、灌溉等配套設施。在雨花臺區駐丹鳳縣聯絡組的協助溝通下,申請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30萬元,項目資金于2017年12月11日撥付到位。用于實施茶鄉環境綜合整治及民居改造,完善道路、綠化、亮化等工程。項目建設覆蓋武關鎮毛坪村貧困戶30戶75人,通過土地租賃流轉、入股,以書面合同、協議與貧困戶達成共識,形成了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協議,2017年每戶700元,分紅2.1萬元。2018年項目分紅的2.1萬元已到位。
從南京雨花臺區來丹鳳掛職的張海毅副縣長表示,在丹鳳工作的一年多來,深切體會到丹鳳人民身上吃苦耐勞、善于學習的優秀品質,希望通過寧商旅游協作對丹鳳特色農業產業的扶持幫助,加快實現丹鳳鄉村農業產業、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助推丹鳳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