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山陽縣漫川鎮康家坪村鋪子組的李仁財萬萬沒有想到,政府脫貧攻堅辦的數據庫里,詳細地記錄著他家的貧困情況和已開展的幫扶行動。在研判中,幫扶干部與他實打實的核算、溝通,對他家存在的問題和“八個一批”政策未落實到位的,現場逐項登記,限期整改到位,并幫助李仁財發展白芨種植3畝,年種植收入達5萬元。李仁財高興地說:“黨的扶貧政策不缺一項不落一人,干部的幫扶沒啥說的。”
查漏補缺靶向問題添措施
“貧困的原因具有多重性,扶貧就需要我們精準研判,查漏補缺,對癥下藥,針對問題不斷增添新措施。”山陽縣扶貧局干部黃萬軍如是說。
早在今年5月份,山陽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開展脫貧攻堅研判工作的緊急通知》,在全縣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脫貧攻堅研判工作。通知要求,由包抓鎮辦縣級領導牽頭,鎮辦具體負責,幫扶部門密切配合,組織全體幫扶干部進村入戶,嚴格按照脫貧退出標準和相關認定程序,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進行研判,對研判發現的問題分類登記匯總,各鎮辦、各幫扶部門要認真研究,分類施策,對癥下藥,盡快解決。對鎮辦不能解決的,要積極與“八辦六組”相關行業部門溝通協調,一般問題行業部門在2個工作日內研究解決,給予答復,疑難問題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綜合研判或向上級請示解決,重大問題最多不超過10個工作日解決到位。要求各鎮辦每周五要將研判情況梳理匯總,形成書面匯報材料,呈報包抓鎮辦縣級領導審定后,送縣脫貧辦。縣脫貧辦對全縣研判情況和存在問題,分類整理,及時匯總,向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匯報。
戶家塬鎮黨委書記楊建鋒、鎮長趙軍深入下高山村,組織包村領導和“四支隊伍”,對貧困發生率低于3%、退出村中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占全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村集體經濟、通村路水泥路、安全飲水、電力入戶率和衛生室建設7項村退出指標和戶脫貧人均純收入、安全住房、義務教育、參加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安全飲水5項指標逐戶研判,對村戶存在問題建立臺賬,迅速補齊短板做強弱項。
研判有結果,幫扶添措施。縣財政局將包扶村72戶貧困戶劃分為三大類,即有能戶、弱能戶和無能戶,除五保戶外,將43戶有能戶組成勞務隊,納入花卉基地或建筑隊務工,將13戶弱能戶編入手工草編廠務工,加強技能培訓,使他們月人均穩定收入1000元以上,將2戶無能戶通過產業貸入股方式編入村光伏產業,年終分紅3600元。
擔當有為干部作風大提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干部與群眾“脫節”現象確有存在。然而,山陽縣在脫貧攻堅政治大考中,檢驗了廣大干部密切群眾、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縣委書記張國瑜提出,在脫貧攻堅中必須做到縣級領導示范帶頭抓,主要領導要敢抓敢管,駐村干部帶著感情幫扶的嚴格要求,正是對轉變干部作風的有力佐證。
在強化組織領導方面,縣上夯實“三級書記”抓脫貧責任,實行包抓鎮辦縣級干部每月駐村蹲點不少于2天1晚,每月走遍包扶貧困村,尤其是偏遠村組、貧困戶必到,每兩個月走遍所有村,每季度主持召開一次推進會,村第一書記每兩月走遍所有貧困戶;每周二組織幫扶干部入戶解決難題、落實政策,確保每戶貧困戶至少享受3項以上扶貧政策。在縣電視臺“八辦六組”牽頭單位負責人和18個鎮辦主要領導公開承諾要落實的具體事項,廣泛接受全社會監督。
建立保障機制,持續開展“抓轉促”專項整治。縣上出臺《脫貧攻堅九條規定》《脫貧攻堅工作督查督辦制度》等9項制度和工作隊駐村幫扶、干部結對幫扶“雙十條”舉措,從嚴幫扶工作管理。縣級領導干部和鎮辦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頭深入最偏遠的村組、最貧困的群眾家中,全面地看、詳細地問、對照著查、督促著做,使每項扶貧措施落實到位。
加強督查考評,加大追責問責力度。今年先后對兩個鎮、6個單位進行了通報批評,約談鎮辦黨政主要負責人、部門主要負責人10人,組織處理鎮辦黨政主要負責人兩人;出臺《縣級領導干部創先爭優激勵辦法》《脫貧攻堅績效考核辦法》,運用“三項機制”提拔重用優秀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干部47名。
講擔當有作為,比為民服務,求工作實效,干部爭當“店小二”在全縣蔚然成風。高壩店鎮創新推行“干部爭星、團隊奪旗”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滿勤模范星、為民務實星、群眾滿意星、清正廉潔星、業績突出星爭“五星”和包抓黨建、黨風廉潔及宣傳督導、安全生產及環境治理、市場監管、產業發展、棚改及小城鎮建設、移民與招商、綜治維穩、精神文明建設、重點項目、脫貧攻堅等奪旗活動。一大批干部在爭星奪旗中,交出了完美答卷。
甘做“拐杖”真情幫扶有溫度
大家都說,貧困戶聶樹娃好像換了一個人。原來,家住高壩店鎮魚塘村四組的聶樹娃今年已經62歲了,常年獨自一人生活,一向邋遢慣了。是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團縣委干部鄭文佳在淘寶網上買了電推子,上門為聶樹娃理發刮胡子,還聯系縣合療辦涂健和張媛帶著醫療器械,在聶樹娃家里為其體檢。
“我去鎮上理發,花半天工夫,還有貼賠8元錢車費,現在工作隊上門服務,還幫助我發展種植養殖產業,真跟親人一樣。”聶樹娃說。
鄭文佳駐村兩年半時間,他利用村委會一間房子開辦農民夜校,邀請農業、林業等部門技術人員,針對群眾生產的難題,現場講課答疑,群眾參與積極性高漲,每期平均40人以上。他還聯系“獅子聯合協會”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該村一組張智朝和張會勝分別得到6000元扶持金,他們通過養蜂已實現脫貧。同時,“獅子聯合協會”資助本村10名初中以上學生實現大學夢,每生每季度教育資助600元。
今年夏天,縣財政局班子成員和幫扶干部深入曹家寺村,在村廣場舉行“真情幫扶、美化庭院”入戶啟動儀式后,干部立即拿起工具,投入到所幫的貧困戶家里,進行庭院環境整治清掃。殘疾貧困戶李彥華的父親拉著幫扶干部的手說:“你們在家都很少干家務活,今天給我們打掃衛生,忙里忙外把我們當自家人,真謝謝你們。”
曹家寺村董金余因3個小孩上學致貧,財政局長李正鋒承諾每年資助1000元,直至孩子完成學業。低保戶楊永昌因腿摔傷,李正鋒自費為其購買輪椅送到家中。副局長王琳幫扶戶曹定喜妻子因病去世,他爬越高達4公里的山路登門吊唁,并送去了慰問金,當聽說其兒子長期在外與家少有聯系的情況后,及時對曹定喜的兒子進行說服教育,曹某當場泣不成聲,深表感激。
扶上馬,送一程,甘做群眾“小拐杖”。山陽縣自上而下幫扶干部的心靈溫度,融化了貧困群眾“脫貧靠政府”的思想堅冰,一股勢不可擋的奮進力量,正在豐陽大地中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