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報記者 謝非 王倩
2016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如今已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許多家庭都增添了新成員。據市衛計部門統計數據:2016年到2017年底,我市新生兒出生人數超過5萬,其中2016年新生兒出生人數為26621人,二孩12777人,2017年新生兒出生人數為27483人,其中二孩為15647人,占2017年新生兒人數的55%以上,“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刺激效應逐漸顯現。
近兩年,隨著二孩的增多,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大,市區的嬰幼兒用品店、保姆、月嫂市場以及兒童樂園等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服務行業業務進一步擴展,在兒童消費市場一片火熱的現狀下,二孩經濟成為拉動市場消費的一大重要因素。
保姆月嫂市場火爆
6月21日,在城區的一家政服務中心,記者遇到前來預約保姆的徐女士。徐女士的預產期在7月,她在之前就開始在家政公司找保姆了。
徐女士一家三口原本在西安生活,為了生二孩,她回到商洛,上初中的兒子被送到寄宿學校,眼看著二孩要出生,家里無人照顧,于是找保姆就成了當務之急。“我老公的工作在外地,一個月20多天都在出差,家里老人年紀大了,必須找個保姆。”徐女士講明自己的要求,“要能一直幫我把娃管到一歲多,那樣的保姆最好。”在她看來,保姆實在太緊俏了,她跑了三家家政公司,在朋友圈發了無數次廣告,卻沒能找到。
家政公司的接待員王女士表示,現在每天都有來家政公司找保姆的顧客。近幾年來,保姆業務占到公司業務總量的60%,僅去年一年,他們公司接到500多個找保姆的訂單。隨著眾多二孩的出生,保姆、月嫂的需求量增加,其工資也是水漲船高,金牌月嫂的工資每月8000—9000元,一般的保姆也在2000元以上,但是還是“一人難求”。
同時,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月子中心在市區悄然興起。在市區勝藍月子中心,負責人王阿麗介紹,月子中心2016年底開業以來,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些,“剛開業那年,大家對月子會所了解不多,認可度也沒有現在高,經過一年多發展,來月子中心坐月子的人逐漸多了。”據她統計,開業這18個月來,入住產婦約有一百人,其中二胎產婦占到30%。
二孩拉動市場消費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北新街西段的一嬰幼兒用品店銷量比平時增加了近兩成。在此工作了五年多的店員小張介紹,端午節她們店里搞了一次促銷活動,其中奶粉、紙尿褲價格特別低,吸引來不少顧客,也帶動了店里服裝、輔食等其他消費,短短的三天假期,銷量非常可觀。在她看來,店里生意火爆的背后,二孩消費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她明顯地感覺到,2016年以來,來店里購物的顧客中二孩父母的比例增多,從目前情況看,占到顧客總量的百分之二三十沒問題。
工農路一家嬰幼兒專賣店店員小董也有著同樣的感受。她向記者介紹,隨著二孩的出生,兒童消費品市場這塊蛋糕變大了,但嬰幼兒用品店也增加了不少。拿她的話來說,現在市區街道上幾乎百米就能看到一個嬰幼兒用品店。店面增多了,店里的銷售額仍穩中有升,說明市場消費總量增加不少。
與之同步發生變化的還有家居市場。在市區家居市場一兒童家具店內,姓付的老板正喜滋滋地做完一筆生意,送走顧客之后,他笑著道,兒童家具市場生意現在好做多了,前來選雙層床的顧客比較多,以他的經驗,這些顧客都是二孩家庭或是為將來的二孩做準備。
近幾年來,細心的市民發現,兒童樂園、游樂場以及各種益智類的兒童手工制作坊如雨后春筍般的冒了出來,而這些服務類場所往往成了周末、假期人氣最旺的地方。據西街大都會游樂場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自從開業以來,生意一直都很好,尤其是周末,一些兒童游樂項目還要排隊。現在一方面人們物質條件好了,愿意為孩子在玩的方面多投入了;另一方面二孩政策放開以后孩子增多了,生意自然就好。
二孩帶來消費升級
今年6月,市民葉女士搬進蓮湖公園附近的新居,14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兩個女兒的房間專門買了雙層床。葉女士今年36歲,大女兒8歲,小女兒剛半歲。去年小女兒還未出生,葉女士就發現家里100平方米的房子不夠住了,父母為了照顧懷孕的她,從鄉下住到她家,大女兒只能和爸爸媽媽擠一張床,葉女士就和丈夫商量著買了個三居室,現在大女兒又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
在二孩出生之前,家住市區的楊晨沒想過換房子。隨著老二慢慢長大,一家6口人圍著桌子吃飯的時候,看著小小的飯桌被圍的嚴嚴實實的那一刻,楊晨意識到應該換個大房子了。現在家中老二已滿屋子跑,公婆幫忙照料,110平方米的三居室顯得有些擁擠。楊晨在小學教書,丈夫在市區事業單位工作,大女兒今年4歲,去年3月兒子出生,兒女雙全的幸福感沒持續多久,楊晨就被房子問題困擾住了。今年年初,楊晨和丈夫開始到處打聽合適的房子,半年過去了,她依舊沒有找到。除了房子之外,出行的車子也成了問題。原本家里五人座的小轎車隨著孩子長大有些擁擠,一家人自駕游時空間不夠用了,還得考慮換個大一點的車。“現在一家6口出行,孩子略大些5座的車就坐不下了,6座、7座的MPV現在被許多家庭納入考慮對象。”楊晨憧憬著未來。
二孩政策放開后,“三口之家”的結構被打破,大房子、五座以上的車輛成了很多家庭剛性需求,迫使市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在楊峪河鎮汽車銷售點上,工作人員談到,去年以來,不乏一些購車者前來咨詢5座以上車的情況。
二孩家庭精打細算過日子
今年端午節和電商年中大促銷相遇,實體店和網店到處都是打折、滿減等促銷信息。家住和平社區的李女士一下子在網上買了好多日常用品,除此之外,她還在一家孕嬰店預定兩箱奶粉。
李女士是職業家庭主婦,家中有個6歲的兒子,今年年初又生了個女兒,家里日常開銷靠開貨車的丈夫。小女兒出生后,原計劃母乳的她由于身體原因不得不用奶粉喂養,每個月額外的奶粉錢讓李女士有些吃不消,趁著促銷多囤點貨,好為家里節省一點開支。
采訪中,眾多的二孩父母表示,增加一個孩子每年至少要增加近兩萬元的開支,所以捂緊錢袋子、精打細算過日子是他們應對策略之一。面對養育兩個孩子的經濟壓力,許多號稱“剁手黨”的寶媽們在買母嬰用品時,想盡各種辦法節省。
家住惠民小區的周穎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還有一個月二孩就要出生了。為了在兩個孩子的紙尿褲上省些錢,周穎以代理價從一家紙尿褲大代理商處采買,成了此紙尿褲代理商。周穎坦言,做這個代理就是為了自家孩子用紙尿褲便宜些。“單片紙尿褲的價格從2.3元降到1.8元,兩個孩子每天要用十多片,能省下五六塊錢。”
二孩消費不僅僅一罐奶粉,一片紙尿布的消費,他的消費將涉及服裝、家具、生活消費品、教育、衛生、旅游、房地產、汽車等各個領域,隨著第一批二孩進入幼教機構,二孩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將在社會各個領域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