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潮)當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不僅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首要任務。如何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通過半年來的駐村摸索,我認為當前貧困村應從以下方面進行環境整治。
教育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習慣。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廣播、電視、板報、標語等大力度、全方位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讓“清潔光榮、臟亂可恥”觀念深入人心,使“清潔鄉村、生活安康”理念家喻戶曉。駐村工作隊和包扶干部入戶當面向貧困戶宣傳環保政策,指導貧困戶治理庭院環境,親力親為打掃環境衛生,教育引導村民養成保持庭院內外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整齊有序,房前屋后植樹、栽花、種草的良好生活習慣,自覺開展和參與村里環境整治。
強化基礎設施,優化鄉村環境。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落實“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廁、改圈、改變垃圾處理方式;通過硬化村莊道路,落實環境“四化”,即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消除道路泥濘、環境臟亂和環境污染死角死面;通過整修水、電、訊管網線路,落實“五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寬帶網、通有線電視,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優化鄉村環境。
騰退舊宅基地,改善村莊環境。隨著村民住房條件的改善,閑置的舊房、舊圈、舊墻和舊碑,影響了村容村貌,尤其是一些危房、危墻、危圈更是農村人居環境的安全隱患,只有結合開展農村舊宅基地騰退工作,利用國家按面積給住戶補償資產損失費用機會,把這些直接影響村容村貌和安全的破舊老房、閑置圈舍徹底拆除,才能切實落實鄉村環境整治,做到清舊房、清危房、清殘垣斷壁、清異物、清各種垃圾,進一步改善鄉村環境。
科學處理垃圾,消除污染源頭。一方面要以自然村組人口集中地為單位,配備垃圾箱或修建垃圾池,引導群眾將生活垃圾自覺投放到垃圾箱或垃圾池中,定期運送至垃圾場集中填埋處理,禁止生活垃圾亂扔亂倒,污染環境;另一方面,要通過環保督查,從源頭上消除企業廠礦對農村環境帶來的空氣、水質和路面等方面的污染,從根本上消除鄉村環境污染源頭。
建立保潔隊伍,落實保潔責任。結合開展農村公益崗位就業扶貧活動,配備鄉村保潔員或衛生監督員,打掃公共環境衛生,落實日常村莊衛生保潔責任。以行政組、人口集中的自然村或移民小區居民點為單位,從貧困戶中挑選有勞動能力的村民擔任保潔員或衛生監督員,負責日常撿拾垃圾,打掃公共環境衛生,保持鄉村內外環境整齊干凈,不留死角。
健全監督措施,完善長效機制。為確保農村環境整治取得實效,要按照“鎮村干部誰包片誰負責”原則,建立健全“戶集、村收、鎮運和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不定期對村莊環境整治情況進行巡查,逐步配齊配全垃圾箱、垃圾車、灑水車等環保設施,建立和培養一支農村永久性保潔隊伍,落實鄉村保潔長效機制,確保農村環境衛生有人管、有人抓,使村莊垃圾得到集中處理。同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應納入鎮村年度考核,實行獎懲,以保持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持續性和長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