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精準脫貧攻堅戰系列報道之七
通訊員何春紅
“我活到70多歲,第一次享受到住院不交押金還能先治病的待遇,真是想都不敢想,我的病能得到這么好的治療,得感謝縣醫院的醫生護士,感謝黨的好政策。”每每說到這里,家住商南縣青山鎮吉亭村的貧困戶劉先富都異常激動。這是健康扶貧為貧困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看似調侃的話語卻戳中了貧困群眾求醫問診的痛點。今年以來,商南縣聚焦“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情況,精準識別,對癥下藥,分類施策,力爭讓貧困群眾享受更多“健康紅利”。
精準識別找準“著力點”
摸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是開展精準健康扶貧工作的基石。商南縣將精準識別作為健康扶貧的“著力點”,精準發力。
縣上先后圍繞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信息調查摸底、數據核實更新和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等內容組織開展了專題培訓會,為開展健康扶貧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時,組織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情況,貧困人口參合、患病、就醫報銷等情況進行了認真全面的核查核實,逐戶逐人登記,逐一制定幫扶措施,建立形成了精準的健康扶貧臺賬。
截至目前,商南縣共確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戶3509戶,占該縣貧困人口的29.8%。
對癥下藥開出“新良方”
為從根源上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商南縣對癥下藥開出“新良方”。
強化基層服務能力。印發了《商南縣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實施方案》,全面啟動69個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加強醫療服務對口支援工作,大力提升基層醫療保障水平,縣醫院、中醫院、婦保院分別對口支援趙川、試馬、湘河鎮中心衛生院,并各派駐支援團隊通過培訓、下鄉義診、上門服務等方式,為農村貧困戶提供診療服務。便捷的就醫條件、優質的診療技術,方便了貧困群眾就近就醫,降低了看病成本。
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制定了《關于整合貧困人口新農合報銷有關政策的通知》《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新農合報銷、大病保險、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向貧困戶傾斜。貧困人口在縣鎮村各級醫療機構門診看病時一律免收掛號費,鎮村門診看病一般診療費由新農合全報,在省市縣定點醫院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較非貧困人口提高10個百分點。
優化報銷救助方式。在鎮辦衛生院以上醫療機構建立了貧困人口就醫“綠色通道”,在鎮辦衛生院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及縣合療經辦大廳均設立了“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窗口,對縣域內定點醫院就診者,憑相關資料在定點醫院“一站式”即時結算窗口直接報銷;對在縣外醫院住院者,出院后攜帶相關資料到縣衛計局醫療保障“一站式”結算大廳按規定程序報銷。簡化的報銷流程,使貧困群眾更便捷快速地享受到了各項醫療保障服務。分類施策確保“全覆蓋”為使每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群眾就醫都能得到保障,商南縣按照“三個一批”進行分類施策救治。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對建檔立卡
貧困戶、低保戶、特困戶3類人群11種大病集中進行救治,建立救治臺賬,實行銷號管理。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各鎮辦衛生院組織醫生或村醫對全縣貧困人口以家庭戶為單位,進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每年開展1次健康體檢,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類管理,為貧困人口提供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詢和中醫干預等綜合服務。對已經核準的長期慢性疾病患者,由簽約醫生或醫生團隊負責制訂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實行一對一服務,一戶一檔,一病一策,每月開展1次服務。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對重特大疾病、家庭成員多人患病、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等特困人群,通過民政救助、政府補助等形式,實施兜底保障。
截至目前,商南縣大病保險救助235人次,報銷146.5萬元;該縣14047戶44946名貧困人口全部進行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