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鋒 樊利仁
七月的丹鳳,赤日炎炎,驕陽似火。
7月18日,走進丹鳳縣武關鎮毛坪村,公路兩旁的山上是成片的茶園、連片的翠竹,村委會附近是整潔的民房、干凈的道路、嶄新的路燈、寬闊的文化廣場……放眼望去,藍天白云、青山秀水、綠樹紅花,整個“茶鄉”景色迷人、風景如畫。
毛坪村位于丹鳳縣東南部42公里處,距武關鎮政府15公里,自然條件較差,山大溝深、土地瘠薄,群眾致富門路狹窄。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丹鳳縣委書記鄭曉燕掛帥包抓毛坪村,市信訪局和縣農業局對毛坪村進行結對幫扶,在各級幫扶干部和毛坪村兩委會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支部帶動、示范引領改善農村面貌,黨員帶動、示范引領群眾增收,協會帶動、示范引領貧困戶脫貧”的“三帶三示范”模式,有力助推了毛坪村脫貧攻堅向縱深開展。
支部帶動
示范引領改善農村面貌
村黨支部切實發揮在村級各項事務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堅定有力的推動上級各項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黨支部一班人始終把抓扶貧、變面貌、促發展作為重大使命,突出做好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這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讓毛坪村面貌煥然一新。
“說句真心話,還是黨的政策好!你到我們這里看一下,我們村里的變化太大了。黨組織是真正關心我們貧困地區,縣委鄭書記多次來到我們村里開會,還來看望慰問貧困戶和老黨員,讓我們都能過上好日子!”75歲的老黨員劉德升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的感情,向我們談起了村子里的可喜變化:“你看,通村路和通組路已經硬化了,群眾房子變得漂亮了,農民通過發展茶葉也富起來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縣、鎮兩級大力支持毛坪村班子建設,選派年富力強的優秀鎮干部李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選舉愛崗敬業的致富能手張占林擔任村委會主任,省級勞模、老支書楊松梅擔任監委會主任,形成了堅強有力的村“兩委會”和監委會領導班子。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毛坪村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脫貧攻堅工作規劃,并將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重點建設內容。
縣委書記鄭曉燕經常深入毛坪村蹲點調研,多次帶領縣扶貧、交通、住建、水務、農業等部門“一把手”現場辦公解決困難,為毛坪村拓寬硬化村組道路15公里,為群眾硬化入戶路55條2313米,硬化場院90戶5500平方米,開挖深水井3處,修建攔水壩3處,新建蓄水池6個,解決了4個村民小組人畜飲水和茶園灌溉難題。整治清理毛坪溝、石門溝河道8400米,新建村級文化廣場1000平方米,實施寬帶入村工程,加強了毛坪村與外界的信息聯通。按照毛坪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縣上和鎮上為毛坪村建設簡易垃圾填埋場1個,配備垃圾清運車2臺,放置垃圾收集箱10個、發放戶用垃圾桶230個。同時,改造村委會辦公室4間2層,修繕村小學教學樓6間2層,改造徽派民居房屋143棟。安裝仿古茶箱路燈280盞、美麗鄉村指示牌燈箱4處26個。調整優化毛坪村班車客運路線,新修兩個候車亭和觀景平臺。依托茶園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獨特的山水生態環境,與陜西文旅集團聯合開發集采摘體驗、農家餐飲、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生態體驗游,走上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毛坪村的“青山綠水”變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黨員帶動
示范引領群眾增收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市縣幫扶干部和鎮村黨員干部積極做好精準幫扶,傾心傾力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把黨的旗幟插在了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引領著脫貧攻堅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快速有序推進。
家住馬蘭組的貧困戶劉宏今年55歲,腿部殘疾,妻子方書琴腰部殘疾,女兒出嫁,沒有穩定收入來源,家庭生活比較艱難。市信訪局局長杜書華作為劉宏的結對幫扶干部,幫助他修通硬化了200米的入戶道路,提供了400株茶苗、100斤茶葉種籽和肥料,動員他參加培訓學習茶葉栽植技術。如今,劉宏加入了華薇茶葉專業合作社,每年享受入股分紅2500元,還可以在即將建成的雙孢菇基地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增加收入。
“沒想到黨的干部對我這個殘疾人這么好,杜局長給我辦了這么多的好事,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他。”采訪中劉宏說道。
在毛坪村毛腦組,70歲的貧困戶劉寶益和他的兒子忙前忙后,駐村“第一書記”李喬正在幫助他實施危房改造。
“現在政策好,黨員干部一心為我們窮人辦好事,我生病住院了,他們帶錢帶物來看我,還為我修房子,幫我加入合作社給我分紅……”劉寶益感動的說道。
毛坪村黨支部非常重視培養和發揮年輕黨員的生力軍作用,目前全村34名黨員中,有6名年輕大學生黨員,這些年輕黨員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模范帶頭作用。大學生黨員張莉回鄉創辦了華微茶葉合作社,帶領22戶貧困戶發展茶葉產業,2016年帶動每人增收2500元;年輕黨員惠國濤主動外出學習食用菌技術,自己每年發展袋料香菇1萬余袋,帶動8戶貧困戶發展香菇5萬袋、種植天麻4000窩,戶均收入1萬多元。入黨積極分子金戈開辦農村淘寶網店并在縣城開實體店,通過線上線下大力推銷本村茶葉及農副產品,幫助鄉親有效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
除茶葉產業收入之外,毛坪村大多數農民還得靠外出打工實現勞務增收。村黨支部利用武關鎮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優勢,積極擴大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并在外建立流動黨小組,利用務工能人帶動黨員、黨員帶動貧困戶出外務工增加收入。在浙江寧波一家企業任職的中年黨員李發茂,先后帶動11名群眾進廠務工,并在就職企業的外出黨員中建立了流動黨小組,帶動每戶年增收3萬多元。
村黨支部重視發揮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經驗豐富、認真負責、聯系廣泛的優勢,組織引導他們宣傳政策、推進精神扶貧,助力脫貧攻堅。退休老教師劉文益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義務刷寫標語、入戶宣傳,特別是在貧困戶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中,連續20余天協助駐村工作隊開展入戶調查,幫助村上高質量完成了扶貧對象核實工作。老支書楊松梅不厭其煩的到所包扶貧困戶家中送政策、送項目、送資金,寧愿荒了自己的茶園,也要幫貧困戶把茶園里的草清除干凈,以實際行動感召和帶動貧困戶自力更生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協會帶動
示范引領貧困戶脫貧
精準扶貧的核心是產業扶貧,產業扶貧的關鍵是要把群眾組織起來、帶動起來。毛坪村依托秦鼎茶葉公司和華薇、金茗茶葉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鼓勵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入股分紅、入園打工、茶葉收購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把貧困戶牢牢吸附在產業鏈上。
“我自己有5畝茶園,每年收入幾千元,加入華薇茶葉合作社以后,不但可以入股分紅,農閑時我還可以在茶廠打工,我一定會盡快脫貧的……”在毛坪村像劉宏這樣的貧困戶,有22戶加入了華薇茶葉專業合作社,他們在協會的帶動下逐步走上了產業脫貧的道路。
華薇茶葉專業合作社現有成員117戶,其中貧困戶22戶。合作社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邀請專家開展技術培訓6場次,受訓200人次,發放培訓資料800余份,保價回收社員采摘的鮮茶葉,免費代社員對茶葉進行初加工,并按社員股份多少進行年底分紅,使所有的社員受益得利。同時,合作社投資500余萬元引進龍井43號、白茶、黃茶等新品種,建設茶葉加工廠房1000余平方米,購置茶葉殺青機、揉捻機、烘培機、提香機、紅茶發酵機等設備50余臺件,建成一條茶葉生產線,有效帶動茶農增收,充分發揮了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
秦鼎茶葉有限公司有3個茶葉初制加工廠,兩個茶葉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本村30戶貧困戶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實現增收。
金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現有9戶社員,帶動貧困戶23戶,茶葉栽植總面積達900余畝,修建廠房20間,擁有各種茶葉種植、加工機械15臺。合作社堅持為社員提供“一條龍”服務,實行配送茶種化肥,包產品回收,有力推動了全村茶葉的標準化種植、機械化加工,帶動了茶葉產業提質增效。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毛坪村對現有4500畝茶園進行補植科管,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今年新增茶園面積500畝,精細化科管茶園1000畝,在石門溝建30畝茶葉采穗圃,籌資30萬元建立20畝茶葉育苗基地,在毛坪溝200畝平地茶園布置噴灌設施,全村人均擁有茶園4畝以上,77戶貧困戶通過土地租賃、務工增收、入股分紅等方式在茶葉產業鏈上實現增收。同時,毛坪村采取“村黨支部帶頭、黨員帶動、貧困戶參與”的方式,積極探索茶葉產業帶動、種植養殖輔助、勞務增收補充的群眾增收新格局,先后爭取投資20萬元建設10個雙孢菇大棚,爭取40萬元建立香菇種植基地,幫助茶葉企業爭取扶貧貸款35萬元,規范發展袋料香菇6戶3萬袋,引導3戶群眾發展天麻種植900窩,成立養蜂協會,發展養蜂專業戶6戶,養蜂140箱,形成了“多點開花”“多條腿走路”的產業扶貧態勢。
群眾的貧困帽子一天不摘,黨員干部就一天不會停止脫貧攻堅的步伐。正如丹鳳縣委書記鄭曉燕所說:“脫貧攻堅工作越是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頭,越要凝聚各方合力,發揚‘釘釘子’精神,拿出超常規舉措,全力攻克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確保按期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生態毛坪茶飄香,干群同心拓富路。如今,在毛坪村脫貧攻堅戰場上,各級黨員干部挺立在第一線、沖鋒在第一線、實干在第一線,必將帶領群眾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走出一條村強民富、村美人和的幸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