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楊鐵弟,是因為他在商州一家武館教跆拳道,為人質樸爽朗,動作干凈利落,教學中和孩子打成一片,仿若老頑童;真正了解他,卻是因為他的武術進校園進警營等活動和其堅持不懈的“每日一書”。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文武兼修,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將自己的人生過得無比精彩,商州區政協委員楊鐵弟不得不讓人佩服!
苦練武術 俠肝義膽熱心腸
世上有一種人,喜歡什么就會將其融入骨子里,全身心的投入。楊鐵弟喜歡武功是與生俱來的,上世紀70年代中期,劉灣街道辦事處紫荊村十六七歲的追夢少年楊鐵弟,受《精忠報國》等小說的影響,一心想練出一身武藝,報效祖國。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他的武器信手拈來,用樹枝雕木頭劍、用木棍做木頭槍,找兩塊鋪地的青磚,中間打上孔,用棍子串到兩邊就成了啞鈴,院子里的樹是天然的沙袋,雖然毫無章法,他卻每天早晚苦練不止,樂在其中。
楊鐵弟的父親曾是軍人,會國術,看到兒子熱衷武術,有空了就指點幾招,給他教了幾套拳法,讓他獲益匪淺。回憶起那段時光,楊鐵弟說,那時練武總有使不完的勁,每天早上上工前要練個把小時,他上工的任務是管村里的果園、看坡,有大把的閑時間,一有空了就練。晚上就在自家院子舉架子車輪子、打拳,時間長了,院里桐樹上的皮都被打光了。
勤練不輟五六年,楊鐵弟在武術上有很大的長進,卻鮮為人知。那年,生產隊給公社繳公糧,隊排的老長,金陵寺一群眾插隊和本隊群眾發生口角,還打了人。楊鐵弟氣極了,他撲上去三拳兩腳將一個人高馬大的小伙子放倒在地,漂亮的身手讓在場的群眾驚呆了。1981年春節前,他到金陵寺鎮上趕集,一伙騙子用撲克牌變著花樣騙錢,趕集的老頭看的眼熱玩了幾把,剛賣了豬的錢全被騙去了。老頭急得大哭:“這是我賣豬的錢,一家老小還靠這過活呢,現在沒了,這日子咋過啊!”他冷眼將事情看了個清楚,三步兩步上前去,一腳踢翻了攤子,厲聲斥責騙子,老人都恁大年紀了,你不嫌可憐,把錢還給老人!看著他圓瞪的雙眼,高高揚起孔武有力的胳膊和鐵拳,騙子們嚇得不敢吱聲,趕緊將錢退給老人。兩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壯舉,使得他小有名氣,被大家稱為“俠士”。
持之以恒 屢次獲獎名遠揚
人世間最是日子磨人。結婚生子,艱難的日子讓他將曾經的夢壓在了心底,他像大多普通農民一樣種地、掙錢,養活一家老小,生活瑣碎而又平淡。只是在偶爾的夢醒時分,回憶起青蔥歲月的滿腔熱血和萬丈豪情,楊鐵弟的心中滑過一絲遺憾。
人生的轉折出現在2004年。那年,他認識了商洛市技工學校退休教師殷寶喜,殷寶喜畢業于西安體育學院武術系,在商洛乃至全省武術界都很有名。兩人一見甚為投緣,他欽佩殷老師系統的武術知識和高深的武藝,殷老師看中的是他扎實的武術功底和質樸好學的性格。
當了殷寶喜的徒弟,方知以前吃的苦都是毛毛雨。殷寶喜教他《馬家通背拳》拳法以及刀、槍、棍、劍術,動作要求特別嚴格,一個腿法經常一練就是16遍,規范標準之后方能過關;一套完整的套路要練近20遍,每次練下來他渾身酸痛,雙腿疼得上不了床,上床時只能先把一條腿放上去,自己抱著另一條腿挪到床上……
練功講究“十年磨一劍”,要始終如一的堅持。自從重拾起武術,楊鐵弟在村民眼中就成了“不務正業”的人。楊鐵弟家離商州城十五里,每天早上四點鐘他就起床,先到地里干農活,然后騎著自行車到蓮湖公園跟師傅學武術,9點結束后頂著太陽回家,到晚上7點又準時和師傅一起練到10點,每天大部分時間花在練武和來回的路上,而他趁別人休息時間干活卻很少有人看到。說起這些,楊鐵弟爽朗地一笑說:“別人是聞雞起舞,我是聞雞掄鋤,地里活其實一點沒落下!”
不知不覺中,半新舊的自行車騎成了爛片片換成了摩托,楊鐵弟才驚覺,他跟著師傅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已經好幾年。隨著武藝的精進,師傅對他也越來越喜歡,2006年他首次參加比賽,賽前師傅專門請他去吃羊肉泡饃,一個勁勸他,多吃點,吃了勁大,才能比贏,從那以后,賽前請他吃羊肉泡饃成了師徒倆之間的慣例。
2009年參加武術段位制考試,他考到了中國武術六段,中國武術最高段位為九段,當時陜西省武術家最高的段位就是六段,也就是說他已是陜西省武術高手。2011年,楊鐵弟參加全國傳統武術比賽拳術獲得三等獎,棍術得了金牌。之后,楊鐵弟參加過多次武術比賽,都是載譽而歸。久而久之,外地的武術家見了他就哀嘆,商州棍王來了,我們又沒希望了!
2012年,楊鐵弟的武術造詣上了一個新臺階。當年,他參加黃山第五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這是目前國際最高級別的賽事,40多個國家2000多名武林高手參加,他獲得了棍術比賽三等獎。也就在這次比賽后,他萌生了新的想法,組建武術協會,將這項事業發揚光大。
傳承國粹 武術“六進”搞推廣
楊鐵弟一心想著要將武術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學習武術,強身健體,報效祖國。
2013年9月,商州區武術協會成立后,他的這一想法得以實現,武術協會吸納了200多名會員,平時他和武術協會領導給會員授課,進行專項訓練,組織他們參加各種賽事。短短幾年間,他收徒100多名,優秀者還在國際賽事上獲過金獎。
2015年,楊鐵弟在給商州區政協提案中提出,建議開展武術進校園、進企業、進警營、進軍營、進美麗鄉村、進機關單位等活動,得到商州區政府的重視。從此以后,由他負責把商州的武術推廣工作向前推進。多年的愿望即將實現,楊鐵弟心中的喜悅無法言說。他滿腔熱情地到機關單位游說,積極參與各種演出活動,讓大家認識武術、了解武術、學習武術。2014年建軍節,他帶著幾名徒弟在市武警支隊參演,憑借著一套嫻熟的棍法,贏得了滿場如雷的掌聲。有人稱贊道,沒想到商州還有這么厲害的人物!武警支隊領導當場拍板,請他給武警官兵授課。幾年來,他定期給武警支隊官兵進行武術基本功訓練,教會了他們20多種擒拿招式。
他在商州區教育局的幫助下,對各學校體育教師進行武術基本功訓練,由他們再對下一代進行培訓。今年5月以來,他到沙河子小學、白楊店九年制學校十多次,向孩子們傳授武藝,倍受孩子們的追捧,看到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孩子們對武術的喜愛,楊鐵弟心里樂開了花。
四年來,他的“武術六進”活動開展了100多次,他與市法院、自來水公司、移動公司保持聯系,經常到這些單位傳授武藝,他還把自己的中華武術帶到桃花谷、棣花等美麗鄉村進行表演。
從實現人生價值,到實現社會價值,楊鐵弟自身的成長令人欣喜。他經常用自己的經歷教育學徒“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都是苦練出來的!”
文武兼修 努力成就完美人生
最近,楊鐵弟的“每日一書”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起來,他每天都寫一副書法在朋友圈里曬曬,不少人豎起大拇指,贊嘆他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楊鐵弟笑著說,這不是最近加入市美術家協會了嘛,字拿不出手給美術協會丟人哩,我要鞭策自己好好練!
事實上,楊鐵弟的書法啟蒙是年少時在父親的指導下完成的,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能文能武的人,結識殷老師后他重拾毛筆,跟著殷老師練字。隨著書法功力的加深,他漸漸意識到,武能養德,文能修身,動與靜結合才能成就完美人生。因此,這些年他在自己教跆拳道的教室旁的空房子里,利用一點一滴時間勤練書法,經常和筆友交流書法技藝。
慢慢地,村里有人家里過喜事求他寫對聯,后來每年春節,他都會義務為群眾寫對聯,看著群眾歡歡喜喜地拿著他寫的對聯離去,楊鐵弟有些飄飄然,竟然有了“大家”的感覺!
近幾年鄉村旅游開發火熱,商州區將紫荊遺址作為一個旅游景點進行開發,作為鎮政協組副組長的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旅游開發做點貢獻,于是便萌生編纂紫荊文史資料的想法。2014年4月,由他牽頭發起策劃出版劉灣首部文史資料《三賢風采》叢書正式啟動,該部文史資料共分十三個篇章,由16人分成13個組,分頭收集組稿,已收集資料100多份,其中包括歷史傳說、民間故事等,目前正在收集圖片。
近期,楊鐵弟又忙里偷閑寫他的新作《我的童年》,他想通過記錄個人的生活和成長經歷,讓人們了解社會的發展變化,讓后輩人了解歷史,認識到今天生活的不易,樹立正確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
楊鐵弟曾自嘲,他就是一個草根。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草根般的人物,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呂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