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同事閑聊時,談到愚公移山的老話題,有人說愚公帶領子孫挖山不止,倒不如舉家搬遷更能解決出行問題,對愚公精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表示茍同。之前有報道,河北農業(yè)大學李保國教授35年如一日,奮斗在扶貧攻堅一線的感人事跡,其矢志不移、實干重干的精神被贊譽為新時代的愚公精神??梢姡薰癫⒉贿^時。
愚公移山說的是太行、王屋二山擋住了愚公出行的路,而愚公立下壯志,帶領子孫“每天挖山不止”,誓要搬掉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故事。這則流傳了上千年的寓言故事,詮釋著不懈奮斗、矢志不移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生產的方式和價值追求也在不斷變化,而愚公移山所傳導的精神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愈加珍貴,成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懈奮斗、從不言棄的精神向導。
河北農大李保國教授35年如一日,奮戰(zhàn)在基層扶貧攻堅和科技創(chuàng)新一線,把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太行山區(qū)生態(tài)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yè)中去,以一種“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的豪言壯語,塑造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和科學家“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形象。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歷經40多年,帶領她的團隊一絲不茍、持之以恒、從不放棄,從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中先驅性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開創(chuàng)了數(shù)億人受益的瘧疾治療新方法。用她的話說,在歷經了190次的失敗之后,成功才姍姍來遲。可以看出,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默默無聞、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支撐。
愚公精神永不過時。當下有不少人好高騖遠,這山看著那山高,整天跳槽樂之不疲,到頭來一事無成。唱功好,做功差;重巧干,輕實干,貽誤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青春年華。雖然有人提出了愚公與其移山、不如搬遷的經濟學思維,可能有其價值性,但是愚公身上釋放的咬住目標、永不言棄的奮斗精神是經濟概念無法替代的,成為每一個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精神之鈣。
當前,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愚公之“愚”顯得尤為可貴。只有把愚公精神轉化成工作的動力,擼起袖子,撲下身子,以時不我待的魄力,滴水穿石的韌勁,為民務實的作風,奮力在脫貧一線的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這才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張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