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余婷
“我養鼯鼠已經有六七個年頭了,以前村上沒有組織統一管理、銷售,再加上交通不好,收集起來的鼯鼠屎總是賣不上價錢。”商州區夜村鎮何家塬村村民李芳霞近日一邊用柏樹枝喂鼯鼠,一邊告訴記者。
李芳霞的丈夫已患腦梗多年,家中缺乏勞動力,主要收入來源就靠養鼯鼠。以前村上的路是坑洼不平的泥土路,晴天土雨天泥不說,路還特別窄,客商都不愿意到村上去,偶爾去的,也把物品價格壓的非常低。2015年該村包扶單位商州區紀委多方爭取資金為村上修通產業路,去年又為村上牽頭組建了鼯鼠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會員80名,統一消毒,聯系客商統一銷售。為了鼓勵村民發展鼯鼠養殖,養殖戶新買的鼯鼠,扶貧部門每只補貼100元,包扶單位每只補貼50元,還栽種了1200多畝柏樹。
“去年鼯鼠屎每斤賣到20元,比以前每斤多了三五塊,有了組織統一銷售就不愁客商壓價。”李芳霞說,她家的鼯鼠從最初的10多只發展到去年80多只,現在已有130多只。今年她家已經退出貧困戶,實現脫貧。
經過入戶調查和數據清洗,何家塬村確定貧困戶114戶381人。為了幫助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村上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鼯鼠養殖、香菇種植、勞務輸出、水雜果種植等五大產業,并先后成立了中藥材、食用菌、鼯鼠、養雞等五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發展光伏和勞務產業,組織村組干部和貧困戶代表外出參觀,申報認購光伏產業190戶570千瓦,除10戶五保戶之外實現了全覆蓋,勞務輸出673人。另外,種植核桃100畝,櫻桃建園50畝,發展農家樂4戶,建設家庭旅館10戶。通過這些產業的發展,幫助貧困戶早日挖掉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