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青山鎮,山清水秀、花艷鳥鳴、山泉叮咚。滿目青翠的文碧峰下,青山老街一排排石墻灰瓦木窗的農居,沿河排列的漢白玉欄桿,干凈舒適的農家小院,主題豐富的文化墻,萬只肉兔養殖場,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商南縣青山鎮巧打“綠水青山”牌,搶抓國開行支持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依托文碧峰旅游資源,高端布局、合理規劃,在青山、馬蹄店、新廟、花園4個村(社區)同步開展“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村莊靚化、環境凈化”美麗鄉村建設。
青山社區依托邵雍文化和青山古街,實施“秦嶺原鄉”民居改造,秉持“修舊如舊、遵從自然”的理念,對古街兩邊的32間民居進行喬裝打扮,壘石頭墻、修灰瓦門、安木門窗、鋪石板路。馬蹄店村依托百年古柳景觀,在周邊輻射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清淤泥、修河道4公里。在人居集中區合理布置農家院落,鋪設入戶路,改造23戶貧困戶的危房,對20多戶民房進行石頭灰瓦式改造,房前屋后栽種萬壽菊、向日葵,打造農家院菜畦田園風光。新廟村借助三省結合部的地域優勢,對主街道“量體裁衣”、合理布置改造。處理違建、亂建柴棚20余處,拓寬出境路3公里,修建排污渠道2公里,清淤河堤4公里,房屋涂白180戶。花園村借助縣公路段和縣供銷社的幫扶優勢,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涼水溝村民小組組長韓久安帶頭捐款1.5萬元,返鄉農民工查賢彬出資10萬元,45戶群眾和村組干部一道,處理和整容路基2.4公里。
除了熱火朝天的基建基改,青山鎮的扶貧產業遍地開花。該鎮大力開展“支部建基地興產業、能人辦企業促創業、干部搭平臺促就業”黨建主題活動,在做強原有600萬袋食用菌、5000畝有機茶園的支柱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他們優化環境,筑巢引鳳,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的企業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吸引陜西光大中藥材公司在草薦村投資1200萬元,建設18棟1萬平方米、容納30萬只肉兔的養殖基地;在青山社區投資300萬元,建成500畝黃精中藥材基地;引進商南縣融合中藥材公司,在馬蹄店村投資600萬元建成1000畝艾蒿種植基地,打造“藥膳之鄉”;在吉亭村引進種植大戶,發展狝猴桃300畝;新廟村返鄉創業農民工程書偉投資700萬元,以“借犢還牛”模式支持脫貧攻堅,直接輻射帶動青山、湘河兩鎮養牛產業發展。
如今的青山鎮,草青水美民風純,宜居宜業養生地,千年堯柳吐新綠,百年古街煥新顏。在干部群眾的巧手共繪下,正變得越來越美,逐步走向富裕、和諧、文明的新生活。(通訊員 黃山林 特約記者 孫傳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