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田波 黨婧)6月8日,山陽縣政府與西北政法大學成功簽署招才引智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人才引進、科研創新、人才培訓、法律咨詢等方面深度對接合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聚才引智。據了解,與著名高校開展戰略合作、整體引進服務,這是山陽縣引才引智工作的又一突破。
近年來,山陽縣堅持將人才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發動機”和“加速器”,不斷強化各類人才引進,創新人才服務脫貧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縣上積極開展校地合作,通過政府、高校、企業三方攜手合作,最大程度集聚人才動能,破解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難題。縣上每年策劃一批科技創新類項目,赴省內外高校宣傳推介、尋求合作,通過將院校專家團隊請進來,以合作研發、交流指導、候鳥服務等方式服務當地產業發展。目前,山陽縣已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27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企業依托自有人才和引進人才建立10個技術研發中心,突破29項關鍵技術工藝,22項技術成功轉化并應用生產,1.5萬貧困人口在企業就業。
山陽縣還注重吸引本地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對人才返鄉創業帶動貧困戶的項目實行資金補貼、土地流轉等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投身農村產業發展。著眼人才創業與貧困群眾的有機連結,創新推行“人才+基地+貧困戶”模式,鼓勵支持鄉土人才創辦合作社、產業基地等經營主體,通過吸納就業、入股合作、技術培訓等形式,將貧困戶納入特色產業。法官鎮返鄉創業人才韋敏創辦的香玲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33戶貧困群眾成為社員,發展優質核桃1500多畝,農戶戶均增收1.3萬元。全縣返鄉人士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39家,累計開展技術培訓8900人次,帶動貧困群眾1.1萬戶增收致富。
同時,山陽縣挖掘現有人才潛力,大力開展人才扶貧志愿服務活動。依托縣直部門成立了教育、衛計、農業等6類人才服務團,240多名涉農專業人才深入一線開展幫扶項目、技術指導、惠民服務,累計為民服務4300人次,各類人才已成為脫貧攻堅戰場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