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詹緒敏)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和陜南移民搬遷工作中,洛南縣堅持將村級廉政文化示范點建設作為硬指標納入總體規劃,并采取多種措施予以推進。全縣共建成較高水平的村級廉政文化示范點168個,為新農村建設點亮了一盞盞“保廉燈”。
縣紀委按照省市頒布的有關標準,制定下發了村級廉政文化示范點建設標準,要求必須做到“八有”:有濃厚的宣傳氛圍、有規范化的黨風廉政建設辦公室、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素質較高的專職紀檢員和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有一定的活動經費、有專門的檔案柜、有至少一處廉政文化展示平臺、有自己的廉政教育基地。在此基礎上,各創建目標村還結合自身實際,主動提高創建標準,大部分目標村都建成了村級廉政文化廣場和村級“廉政書屋”。這些村級廉政文化廣場均建有高標準的廉政文化櫥窗、廉政文化墻、廉政文化廊亭等設施,定期更新櫥窗內容,把國家的惠農政策、黨建文化、法律法規、平安創建等內容融入廉政文化之中,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道豐盛的“廉政文化”大餐。
各村居充分發揮廉政文化廣場作用,利用節假日,特別是春節期間,舉辦以孝廉為主題的廉政文藝晚會、廣場舞、舞龍舞獅、拔河賽、村級趣味運動會、廉政燈謎晚會等,以此聚攏人氣、活躍村上的文化生活。村民們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廉榮貪恥的價值取向成為新農村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