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人民政府
自全市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丹鳳縣落實了縣、鎮、村及境內干、支流河長相關工作保障制度,統籌規劃,超前系統謀劃項目,創新投資方式,強化管理,綜合整治,全力推動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工作,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穩定增長,為努力實現“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生態引領水利工程建設快速推進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將水生態文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水利項目開發、申報和建設各個環節始終堅持“柔性治水”理念,秉承“將生態理念貫穿于頂層設計”的宗旨。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面,逐步從重建輕管轉向建管并重、科學開發,在水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逐步從重治理、輕預防轉向預防保護優先、防治并重,積極構建水利工程建設與綠色生態保護和諧發展的新局面。搶抓機遇長遠謀劃水利項目建設
積極實施一批利長遠、增后勁、補短板、惠民生的水利項目,著力健全“五大體系”。一是防洪抗旱保障體系。完成投資5.53億元,綜合治理了5條中小河流,河道29公里,建設丹江干流堤防26公里、支流堤防54公里,新修丹江穩固河床攔河壩5座,橡膠壩9座,使城市防洪能力達到50年一遇設防標準,重點集鎮防洪能力達到30年一遇設防標準。二是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推進與省水務集團的合作,加快水務大廈建設進度和青峰水庫、石槽溝水庫可研立項工作,扎實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實施城東水廠擴建,使縣城日供水能力提升至2萬噸。三是水生態保障體系。丹治二期工程規劃治理3個項目區,7條小流域,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5.47平方公里,完成投資7550.18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5.47平方公里,修建生態河堤工程7.8公里,沿河岸建設親水平臺5.2公里,堤坡綠化5萬平方米,河堤綠化43.5公里,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四是農田水利保障體系。加強貧困村和扶貧避災移民搬遷安置地的基本農田建設,加大治溝造地工作力度,增加耕地面積,改良土壤質量,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萬畝,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3萬畝;節水灌溉工程新建和挖潛配套改造灌溉工程61處,重點建設丹北灌區、竹林關節水灌溉工程等,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7以上。五是水污染防治保障體系。總投資4.7億元實施項目9大類28個。實施了9鎮84個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工程以及鎮級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通過落實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鎮處理”運行機制,實現了丹江沿線重點集鎮、村莊垃圾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
強化執法
運用法治思維治水興水
結合路長制、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織密河長制監管網絡,落實一河一長、制定一河一策,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屬地管理與區域協作相一致、積極開展面上巡查和重點監督,實現日常監管和綜合整治的有機銜接,嚴厲查處涉水違法案件。同時,采取通報批評、掛牌督辦、經濟處罰、提醒約談等措施,實施最嚴厲的問責,確保丹鳳水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本次會議要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水十條”的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再添措施,切實做好治河、管河、利河等方面的問題整改、水質安全、丹江百里生態長廊建設、棣花水土保持科技產業示范園建設、河道管理百日專項行動、城區防洪工程建設、扎實推進河長制工作落實,為奮力實現追趕超越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