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人民政府
鎮安縣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上游水源保護區,也是陜西率先施行“河長制”的示范點。鎮安推行河長制是以縣、鎮、村三級河長為抓手,夯實管河的責任,形成管河的合力;以水資源保護、水污染問題、水環境改善和生態修復為重點,明晰治河方向,形成治河的動力;以河流暢清、環境優美、管理有序、和諧安全、機制創新、水質達標為目標,明確護河要領,形成護河氛圍,真正達到推行“河長制”實現“河長治”。
落實三級河長明確河長責任
按照鎮安縣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縣上在水務局設立河長制指揮中心,各鎮設立河長制指揮所,各村設立河長制監督站,全縣共落實縣級河長8人,鎮級河長15人,村級河長154人。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級河長的巡查、監管、督導、整治等職責和縣級河長月巡查、鎮級河長周巡查、村級河長日巡查的任務。同時縣財政投入100余萬元,建設完成了4個縣級、15個鎮級和38個村級河長制管理公示牌,牌上明確了河長職責,管理范圍和管護目標等內容,廣泛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抓好點上示范推廣點上經驗
在推進河長制工作的過程中,鎮安注重抓好點的建設和面上的推進。把永樂街道辦青河社區作為“河長制”工作的村級示范點,在社區成立了“河長制”管理監督站,在社區河道顯著位置設立了河長制公示牌,標明河長姓名、工作職責、河流概況、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變政府管河長為群眾盯河長。并投資60余萬元購置了電子攝像頭、大型電子顯示屏,并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形成了青河社區近6公里的河道視頻監控平臺,把社區地質災害點、危堤險段、河道區域等納入攝像頭監控范圍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把回龍鎮作為“河長制”工作的鎮級示范點,成立了河長制指揮所,落實鎮級河長2人,村級河長6人,巡查員30人,切實做到了日巡查,有效改善了河道的“三亂”現象。
堅持部門聯動合力管理河道
推行“河長制”,可以徹底扭轉水務部門一家單打獨斗治河的局面,可以形成發揮部門優勢協力治水的態勢,可以依靠群眾實現合力共治的格局。三年來,鎮安縣政府組織公安、國土、環保、安監等部門開展了9次聯合執法,重點對破壞水利設施的案件、對危及公路、橋梁的河道作業行為、對河道亂采砂石的違法活動、對污染河道污水直排河道的廠礦企業進行了查處。近三年來,共打擊制止非法亂采60余起,立案查處46起,有力地保護了公路、橋梁的安全,規范了河道建設秩序,維護了水生態的健康。
實施工程治理全力整治河道
近幾年,鎮安先后爭取億元以上的資金,縣財政先后投入2000余萬元重點對縣河、干佑河、冷水河等部分鄉鎮所在地的河流溝道以及集中搬遷點的河溝進行了治理,累計完成了新修高標準堤防50余公里,同時按照無垃圾、無直排、無礙洪、無違建、無亂采和有堤防、有綠化、有景觀、有隊伍、有管護的五無五有標準先后清理平整河道30余處,清理河道堆積物60余萬立方米,還相繼開展了文家小流域、孫家坪小流域、黑窯溝小流域、楊泗小流域、磨石溝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工作,累計新修堤防15公里,造林10余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平方公里,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
完善“河長制”呵護鎮安生態目前鎮安已啟動實施回龍鎮棗園村和云蓋寺鎮村、鎮點的建設,在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的同時,建立河道電子監控視頻平臺,全方位對主要河道實施監控,發現問題及進處置,試點取經驗后及時召開現場會推廣經驗、推進工作。重點對滑水河、干佑河、縣河進行工程治理,不斷提高河流抗御洪水的能力。同時積極爭取丹治項目,啟動實施月河、木王項目區建設,治理河道溝道、綠化荒山、美化河流、涵養水源,不斷提高出水斷面水質水量。
與此同時,依法整治河道,堅決打擊在河道內的“三亂”行為,依靠各部門的協作合力集中整治河道,為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履職盡責。最后,通過“河長制”實現“河長治”,為呵護鎮安“水凈、山綠、天藍”的良好生態環境,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追趕超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