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辦豬場掙到錢,多虧了我們村的第一書記田吉梁同志!”這是丹鳳縣武關鎮梅莊村阮嶺組貧困戶阮聯正逢人就講的一句心里話。
田吉梁是丹鳳縣農村財務管理局的一名干部,今年50出頭。去年,他被委派到武關鎮梅莊村擔任第一書記,并長期駐村指導該村貧困戶脫貧工作。田吉梁從小生活在武關鎮曾家溝,對生他養他的故土有著深厚的情感,當聽到組織要求他回鄉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時,他欣然接受了組織的安排。
梅莊村地處武白公路的武關河畔,山大溝深,村民居住分散,全村7個小組246戶1062人。田吉梁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后,和其他五名駐村工作隊員走村入戶,馬不停蹄地了解全村基本情況,精準甄別村里的貧困戶。為了使鄉親們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的好生活,他把居住偏遠、家庭條件差、環境艱苦的5戶貧困戶留給自己包扶。
在通過深入細致的交談了解后,田吉梁根據各家不同人口結構、性格、特長、文化程度、居住條件因戶施策。阮聯正的女婿何志賢是本村老農民豬場的業主,由于2015年前受市場價格影響,放棄養豬改行,將四棟規范化圈舍閑置,田吉梁就對阮聯正說:“今年毛豬市場價8—8.3元/斤,專業獸醫師彭小平又是我們村的包扶干部,防疫和治療不愁沒人指導,建議你租用你女婿的閑置豬舍養豬如何?”當他聽到阮聯正說“養豬沒有本錢”時,田吉梁說:“這你放心,建議你將你名下的五萬元貼息貸款用作本金,以發展養豬產業增加收入!”
在田吉梁的鼓勵下,阮聯正挺起腰桿一次購回仔豬83頭,于前些日子出售時,總共毛收入176956元,除仔豬本、飼料和藥品花費外,每頭可賺500元,阮聯正僅養豬一項凈賺41500元。
今年56歲的貧困戶何志龍,孤身一人且患病,常年不能勞動,且沒有錢交養老保險金和新合療,想住院都沒錢,整日縮居在兩間父母遺留的土木結構、陳舊且黑的破房子里,很少和外人接觸。田吉梁了解后,為他爭取了低保,不料每次小組會投票他都落選,無奈,田吉梁就用自己的工資為他支付了醫療費1000元,冬季給他送去棉被、棉衣,春節前為他送去米、面、油、玉米種子,在田吉梁的引導下,何志龍身體恢復了健康,現在也能下地干活、上山搞副業增加收入了。
70多歲的屈祖龍和老伴、兒子一塊生活,因居住的小山溝條件差,32歲的兒子至今媳婦也沒有娶到,3口居住的小屋潮濕陰暗,遇到下雨天房漏雨,家里一股酸臭味。在座談了解情況時,田吉梁上前自我介紹說:“我是今年包扶你家的駐村干部,為啥不讓你這小伙子出門打工呢?”祖龍回答說:“沒人收他打工!”
田吉梁沉思良久,心中念到:“像這一家人這種情況,政府再扶持也變不富,兒子又怎能說上媳婦呢?”田吉梁對他的房前屋后細細勘察,發現住房周圍有240畝退耕還林地,不遠的山上還生長了整面坡的冬青樹。他眼前一亮,馬上回想起獸醫師們培訓時所講的天然草坡資源,以面積估算,可飼養200只山羊不成問題。
在田吉梁的鼓勵下,屈祖龍將5萬元的貼息款領回家,由田吉梁出面請專業人員選購了18只能繁母羊,兩頭種公羊。一年過后已發展存欄56只,現如今還有8只母羊已懷二胎。
屈祖龍的兒子忠厚,身體也沒有毛病,田吉梁為他找了一份即安全又不重的工作,每月可收入2800元。經計算,屈祖龍一家去年除農副產品收入外,就此兩項收入4.8萬元。由于羊糞是最佳的松土肥料,如今他所種的莊稼長勢也喜人了。看著兒子整天忙出忙進的樣子,屈祖龍感激地逢人就說:“這老田,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是我們脫貧致富路上的貼心人!”(劉春榮 彭小平 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