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淡永鴻 張倩)初夏時節,走進丹鳳縣商鎮黑溝河村,但見漫山遍野的櫻桃樹上,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紅燈櫻桃在風中搖曳,掛滿枝頭的櫻桃就像串串寶石,映著果農的笑臉。
貧困戶葉軍芳正在他家的櫻桃樹上采摘櫻桃。今年60歲的老葉以前做木工活時意外致殘,只能靠著種植水雜果養家糊口,因缺乏技術和價格產量等的影響,收入很低,生活一度很是拮據。老葉告訴筆者,他家種植櫻桃已有10多個年頭了,村里成立合作社后對他們這些果農進行了系統的技術培訓以后,收入就大不不一樣了。“這幾年櫻桃的價格是一年比一年高,我家有4畝櫻桃,現在已經摘了有3000斤,僅此一項能收入3萬元。有了合作社,我們家的櫻桃再也不愁賣了。”
據了解,黑溝河村有638戶、2199人,水雜果面積2200多畝,是丹鳳縣有名的水雜果村。前幾年該村的水雜果因種植比較分散,產量低,缺少對外銷路,一度制約著黑溝河村的發展。為改善現狀,村委會組織村上種植大戶成立合作社,每年定期聯系專家到村里講課,指導村民準確施肥、管理,增加產量。目前該村149戶貧困戶,像老葉這樣發展種植大櫻桃的有70余戶。
為了提高黑溝河村林果種植的產量和質量,打造天然無公害品牌,近年來,鎮村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措施,幫助群眾開展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同時推廣施用有機肥等先進技術,協助成立綠怡果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為種植戶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和資金扶持,并以紅燈櫻桃、黃蜜櫻桃栽植為基礎,引導群眾栽種戶太葡萄、京白桃等水雜果種植。“這幾年我們村上大櫻桃產量每年大約在150噸左右。通過合作社進行統一收購、統一銷售,今年我們通過電商平臺將銷路擴展到廣州、上海、內蒙等地,目前已在網上銷售了5000斤,當地銷售1.5萬斤,僅此一項讓村民年收入250余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徐丹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