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家長們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投資。兒童早教機構在我市應時而生,早教成為越來越多年輕家長投資的重要“項目”。
早教內容豐富
5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市區錦
繡新天地周邊一家名叫運動寶貝的早教機構,就有工作人員出來接待,但得換上專門的棉襪方可入內。這家新開的早教機構裝修風格溫馨,大廳內放置著兒童游樂設施和很多沙發,大廳聚集著不少家長、孩子和老師。老師的歌唱聲混合著孩子的歡聲笑語,十分熱鬧。該早教機構的總監田沛介紹,年齡最小2個月齡的孩子就可以接受早教。
這家機構三間教室,分別有不同月齡段的寶寶在家長的陪同下上課。一節課設計有多個環節,多是互動性較強的游戲。據悉,這家早教機構在試營業階段,就有20多名家長已報名。一位家長說,讓孩子早點接受教育,融入人群,比讓孩子一個人呆在家里要好得多。選擇這個早教中心,是因為環境好,價格合理,內容豐富。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區有3家大型早教機構,其中有兩家集中在交通便利和居民密集的小區附近,一家開設在比較繁華、人流量密集的商場。這些早教機構課程主要針對3歲前的兒童進行語言、運動、社交等能力的早期開發,涉及音樂、藝術、體能和思維訓練等方面。依據早教機構規模、大小和硬件設施的不同,其收費情況也各不相同。
早教機構大多以音樂、運動、思維等課程設計成課程包,每節課在45分鐘到1小時不等,再根據課程包的數量劃分等級。購買的課程越多,每節課的單價就越便宜。“最近剛好做活動,48課時包可以上半年,原價5666,現在優惠價只需要2999元。要是辦年卡原價12288,有80節課,優惠價只需要4998,相當于一節課不到63元,價格是相當劃算了!”位于黃沙橋的一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介紹說。
家長應理性選擇
從2014年6月我市第一家私人經營的早教機構開業至今,早教機構已逐漸在我市打開市場并站穩腳跟。早教理念也已被越來越多家長所接受。不少家長愿意讓孩子接受早教,但也有部分家長在考慮和猶豫:早教的必要性有多大,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報早教班?就此,記者采訪了我市多位給孩子報過早教班的家長。
家住江南小區的張女士,在孩子半歲時就報了市區的一家早教機構,一周上兩節課,現在孩子已有八個月。“我是逛商場時無意間遇見早教中心做活動,可以免費聽一節課,我試聽了以后覺得特別好,當時就心動了。”張女士說,當時在醫院例行體檢時,兒保科醫生說孩子的肌張力偏高,大動作發育比較遲緩,而早教班剛好有針對運動發育訓練的課程,就買了半年的課程包。“現在不管大動作比如翻身、爬還是一些精細動作,孩子都完成的很好,我覺得早教還是很有用的。”張女士說。
關于早教的效果,有的家長予以肯定,但也有家長表示,很多早教機構往往號稱貴族品質、國外理念,可是那些外國的教育方法真的適合中國孩子嗎?自己的孩子上了早教班,就真的能像廣告中宣傳的那樣,各方面的潛能都能得到開發嗎?“我覺得早教就是一個有老師的游樂場,孩子能不能從中學到東西,能不能開發潛能,也是因人而異,沒有啥辦法去衡量。”一位家長表示。
市婦幼保健醫院兒保科李醫生說,從目前觀察來看,進行過早教的兒童比沒有進行過早教的兒童,在人際交往、習慣養成等方面反應相對較好一些。一般還是建議家長帶孩子進行早教培訓。李醫生認為,家長在幼兒早教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應全程陪同幼兒進行早教培訓,應結合自身家庭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早教機構。
監管尚屬空白
近幾年,日益增長的早教需求,催生了早教機構的迅猛發展,我市早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早教在蓬勃發展中也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早教中心的環境是否安全,教具、設備的選購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課程是否科學,等等。如果發生矛盾糾紛,應該由哪個部門出面協調解決或者監督整改。
“我想給孩子報個早教班,跑了市區的3家早教機構,大致了解了一下,發現大部分都是商家自己說的,課程也都是說從國外引進的,有好些聽都沒聽過的專業名詞。有些老師的資格證也都是他們內部發的,沒有國家統一的一個早教資格證,好像家長只能通過硬件設施和收費的多少來判斷它是不是專業了。”一位10月齡大的寶媽坦言。調查中,記者發現,我市現有的早教機構自稱為全國連鎖機構,他們出具的資質說是國外機構頒布的,其真實性和權威性有待考證。記者聯系到商州區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批辦理屬于教育局管理,他們沒有監管的責任,0到3歲的孩子尚未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既沒有相應的法律保障,也沒有相關法規明確早教機構的監管。目前,早教市場沒有完整的監督管理體系,還屬于自由發展模式。
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李大夫
認為,家長關注孩子的早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各種能力的培養,但是家長在選擇早教中心時應該保持理性,盡量選擇一些正規、專業的早教機構,切勿盲目跟風,對于孩子的期待也應合理,因為每個孩子的個體發育和潛能是不同。。(記者 吉文艷 謝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