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被稱為“人生的系統工程”,彰顯了志愿填報的極端重要性。有一位過來人在談到自己填報志愿經歷時說:“上中學的時候,我對大學和專業的分類不十分清楚,也不知道它們是學什么的。學校的招生簡章花花綠綠的,更把我們弄得不知所措。直到真正走進大學,經過一年的摸索,我才大致地把‘敵情’弄清楚。許多同學后悔學了一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所以,正準備高考的同學一定要在報考志愿前做到心中有數。”
結合高考志愿填報的實際,考生要想取得高考志愿填報的成功,避免重蹈覆轍,應從五方面入手:
一是掌握當年教育部和本省公布的有關高校招生政策。政策包括志愿填報方式、志愿批次設置、各類招生細則、自主招生,什么是藝術類、體育類招生,什么是體育、藝術特長生,以及有關公安政法院校招生、軍隊院校及招收國防生等方面的相關政策。還要搞清楚各類院校體檢標準、時間,以及填報志愿時間。
二是院校信息。考生要對自己將來所要報考的院校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比如:院校的發展歷程,院校校名變更,學校重點學科,碩士點、博士點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還需了解大學所處的環境、氣候條件、消費水平以及主導產業,學校教學和生活條件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專業信息。考生在大概圈定自己所要選擇的學校范圍后,接下來就是圈定一些自己感興趣且適合自己報考的專業,并對自己將報考的專業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包括專業所屬和分類、內涵、課程設置,專業所培養學生將來主要去向,專業的就業情況,專業對考生身體、單科成績等的要求。
四是熟練駕馭志愿填報技巧。高考志愿填報的技巧性很強,實踐性也很強。考生和家長要盡早進入狀態,閱讀一些相關書籍和權威雜志,學會和掌握志愿填報的技巧,可以借鑒成功案例和經驗。同時,可請教一些對此有研究的業內人士,不打無準備之仗。
五是學會掌握必要的“工具”。通過在對已知的往年各類錄取數據,包括學校錄取分數、專業錄取分數以及位次分析判斷的基礎上,來推斷具體某個考生當年能夠報考哪所學校和專業,以便達到理想效果,確保今天的志愿填報成為高三畢業生將來發展的一次良好“鋪墊”。(陳富中 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