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萬福,建設得和世外桃源一樣!”站在山腰的水泥路邊,漫川關鎮萬福村支部書記仰宗青介紹村里情況如數家珍,“水泥路通組連戶,家家房屋涂白亮化,屋內整潔干凈,梯田里的茶葉、中藥材集中連片……”
順著仰宗青手指的方向,一幅畫卷映入眼簾:青山碧水映白云,綠色產業拔地起。土屋改建成新居,山村馨香撲鼻來!
萬福的變化,是山陽縣精準脫貧示范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五改三建”村變美
脫貧攻堅,農村是什么樣?山陽縣把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主戰場”,進行“改廁、改水、改圈、改廚、改路和建園、建池、建家”,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品位。
對于村容村貌治理,該縣提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幫扶、鎮村主抓、捆綁資金、整合項目、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思路,投入資金4.1億元,籌集水泥4萬噸,同步推進40個村“產業基地、基層設施、民居環境、社會事業、基層組織”五大建設。采取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模式,與國開行合作,敲定貸款7億元,重點改善全縣129個貧困村道路交通、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條件。同時,組織發動群眾在房前屋后栽植果樹,美化環境,使農村的生活環境更加優美,更加宜居。
漫川關鎮是山陽縣美麗鄉村重點建設鎮之一。以松樹坪村為例,該村沒有因溝深偏遠而落伍,相反,看到的景象正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筆者看到,入村大門簡樸獨特,遠望山坡梯田平整,核桃樹間距均勻,樹干齊愣愣涂上防蟲石灰,腳下河堤堅固溪水清澈,一條寬闊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戶戶。村中竹林蔥郁,田間藥材成行,養殖圈舍已被規劃成磚墻鋼瓦。走進農家,戶戶青磚花墻,水泥硬化的院子,留出一些沃土栽植奇花異草、果樹藤條,新建的廁所標準統一,清潔環保。陪同記者采訪的村支書李忠財感慨萬千:“過去村上臟、亂、差的狀況無法用語音表達,要不是精準脫貧,我這輩子都沒指望看到現在村里的變化。”
萬福村的變遷,仰宗青最有發言權:“萬福村過去條件太差,很多人都出去謀生,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如今的萬福猶如一幅山水畫一樣,回鄉創業的人也多起來。”他介紹。目前全村完成改廁238個,改圈189個,新修洗劑池135個,硬化居民院落257戶2.38萬平方米,入戶路48條1860米,修建花壇2030延米,花墻830米,庭院綠化520戶,栽種苗木2200株,實施河堤綠化5.5公里,道路綠化6.1公里。
斷垣殘壁換新顏
在十里街道辦事處郭家村三組,劉玉珍老人算是一戶典型的特困戶,多年前與兒子分戶,老伴離世后孤身一人住在三間破舊土屋里,如今年老患病。去年,政府在落實各項政策補貼和救助外,投資2萬余元為她實施了民居改建。老人家硬化平整的院子,兩側建起的月牙型花壇,剛剛栽上了冬青樹苗,院子中間修建了一個圓型景觀,山水花草閑情逸致;大門染上了紅漆,玻璃窗戶在夕陽下格外顯眼,白色的外墻熠熠生輝;室內水泥地面,整個房間寬敞亮麗,舒適溫馨;廚房間新改的灶臺干凈衛生,電飯鍋、電磁灶一應俱全……“共產黨沒有忘記窮苦人,給我刷白了墻,購買了家具,換了被褥,還把我的房前屋后都綠化了。”躺在病床上的劉玉珍老人道出了心底話。“民居改建,改到了群眾的心窩上。”63歲老人陳曉斌說起如今的變化激動萬分,“過去墻上掉泥巴,地面不平整,八仙桌要用小石頭片才能支平,屋里的線路經常冒火星子。現在政府把房子改好了,下雨下雪不踩泥水,豬圈廁所也沒有臭氣,農閑時節泡一壺茶,坐在院子還能吸氧呢。”
想方設法解決貧困戶脫貧的同時,還要把提升貧困戶生活質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年以來,山陽縣在民居改建上,采取“群眾擠一點、干部幫一點、政府投一點、單位籌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幫助貧困戶排危加固房屋,硬化室內地面,涂白房屋墻面,更新老化線路和燈具,為貧困戶添置家具和生活用品。
民居改建既改善了貧困群眾生活和居住條件,又增強了脫貧的信息和決心。陳傳意原有土木結構住房3間100平方米,去年自己擠出4300元,干部幫助500元,政府投入6000元,包扶單位籌2500元,累計投入資金1.3萬元,對其居室硬化110平方米,白墻化220平方米,改廁所1個??h委書記張國瑜還贈送老陳涼椅一套,茶幾一個,電視柜一個,床上用品一套。陳傳意說:“有黨的好政策,我們一定能夠戰勝貧困,早日走上致富大道。”
安居樂業奔小康
“宿雨清畿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南宋馬遠的《題踏歌圖》,正是山陽縣人民群眾自力更生、安居樂業的真實寫照。
生活在青山綠水間,居住在寧靜小院中,依托生態資源和交通優勢,借助產業發展政策,足不出戶照樣能脫貧致富。板巖鎮安門口村北土寨組任和斌散養土雞5000只,種植黃姜3畝,年收入七八萬元。“縣上下大力氣向農村投入,環境美了,致富奔小康的勁頭也足了。”任和斌說。
據了解,去年山陽縣13個鎮辦啟動新農村示范村40個,累計投入各類建設資金3.92億元。完成核桃建園1.65萬畝,板栗建園2.4萬畝,香菇115萬袋,中藥材5.3萬畝,養豬6.3萬頭,養雞42萬只,養羊1.65萬只,養蜂2100箱。新修通組路118條155公里,硬化聯戶路700條119公里,新建蓄水池226處3120立方米,鋪設主管道17.7萬米,支管道26.9萬米。實施民居改造14356戶201萬平方米,拆除危舊房屋368戶,改廁4300個,改圈3000個,硬化場面10440戶71萬平方米,入戶路4230條117.8公里。新建文化活動場所42處,安裝健身器材145套、路燈1420盞,新建農家超市65家。
同年,該縣60個精準脫貧示范村啟動建設,投入資金達5.52億元,共發展村級專業合作社112個,發展產業基地146個,新建核桃基地42314畝,板栗1.16萬畝,水雜果1150畝,香椿1000畝,茶園2500畝,種植各類中藥材4.12萬畝。發展香菇180萬袋,木耳4萬袋。發展養豬4.2萬頭,養雞45.2萬只,養羊1.4萬只,養蜂7200箱,技能培訓5200人次。
據縣扶貧局局長程先智介紹,脫貧攻堅以來,山陽縣已建成產業基地756個,現代農業園區20個,發展立體生態農業示范戶769戶。培育發展電子商務企業40余家。勞動力轉移就業1.6萬人。實施光伏扶貧試點工程50個,發展專業合作社523個。實現脫貧8900戶2.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