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磨煉,是指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錘煉。“磨”的本義是比喻艱難困苦的環境,比喻年長月久的苦難,形象生動。“煉”的本義是指用加熱等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如“百煉成鋼”。
俗語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屈原曰:“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司馬遷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磨煉是人生的寶貴財富。任何人,如不經過千錘百煉,就不能煉成一副擔當任何重任的鋼筋鐵骨。世界高低杠冠軍馬燕紅,為增強腿部、腰部力量,她堅持長跑,并天天練習仰臥起坐。她在訓練中經常受傷,可舊傷未愈,她就偷偷加班練習,又磕出新的血口子,但她毫不退卻。第27屆奧運會女子舉重冠軍楊俠,為備戰奧運會,平日艱苦訓練,手上積了一層又一層黃硬的老繭。作為一位年輕姑娘,每次訓練后,她都要把手在水里泡一泡,再用刀片一層層地把繭剔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人要取得成功,不經過平時的艱苦磨煉是不行的。正如一句話說得好:“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寒梅吐清香。”
齊白石年輕時是個篆刻愛好者。一天,他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那時你的印就刻好了。”齊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擔礎石回來,夜以繼日地對照古代篆刻藝術品琢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淤積的泥漿越來越厚。最后,這一擔礎石全都化為泥漿了。這一擔礎石,是齊白石篆刻藝術的基石,正是那堅硬的泥漿磨礪了齊白石的意志,使他的篆刻藝術在磨煉中不斷長進,他制的印雄健、洗練,獨樹一幟。
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應該自覺地去接受暴風雨的磨煉,在磨煉中吃苦耐勞,在磨煉中增長才干,在磨煉中建功立業,爭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