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朱恢軍 黃家瑞)今年以來,柞水縣通過積極培育脫貧產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全面夯實農村基礎,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
該縣緊扣“三縣一基地”建設,完成香菇、木耳等特色食用菌1100萬袋,發展中藥材0.75萬畝,實現生態化養殖土雞存欄11萬只、生豬4萬頭、蜜蜂0.05萬箱,完成馬鈴薯播種面積5.5萬畝,養殖魚類15萬尾,發展核桃良種示范園6000畝,完成板栗建園0.21萬畝,落實烤煙種植1.4萬畝,不斷叫響秦嶺綠色生態有機品牌;設立了5000萬元脫貧貸款儲備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農戶貸”“產業貸”投放力度,新增“農戶貸”232戶1335.6萬元,新增“產業貸”11筆460萬元,有效解決了產業發展資金難題。加快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堅持農林牧結合、種養加一體,引導農戶按需發展農產品,推動農業與食品加工、旅游休閑、觀光度假和健康養生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西川、卉豐和正森等省市級農業園區增效升級,扎實抓好省市級園區認定工作;全力支持農貿實業、老作坊等農業企業發展壯大,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拓寬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深化與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合作,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站點建設,發展農村淘寶服務站28個,促進農民線上線下同步增收。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養一體化,柞山高速、小嶺隧道、鳳凰鎮過境路等項目扎實推進,馬耳峽水庫和“五小水利項目”建設全面加快,國開行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有序實施,干佑河流域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實施,農村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得到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