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在鎮安縣西口回族鎮里,不管是家人團聚還是走親訪友,除了濃濃的傳統民俗鄉情外,還涌現出了許多新鮮事物,尤其是智能手機、小汽車、太陽能熱水器,已成為當地回漢族群眾熱捧的“新三鮮”。
智能手機連“WiFi”,通訊解悶掌中寶
今年3月25日,在西口回族鎮嶺溝村三組,村民汪建打開手機遞給了年邁的父親,老人和遠在四川成都上班的孫女開始了視頻通話。“現在手機功能太全了,不但能聽到聲音,還能看著人,聽說話費還便宜。”和孫女聊天后,70歲的老人汪名政感慨地說。
咱爸身體有病,天氣又不好,老表后天結婚不得去,住在青樹村七組的農民王剛有些為難。“咱給老表發一個微信紅包,再視頻道個喜,爸有病走不開,天氣又不好,他也會理解的。”愛人的建議讓小王不再困惑。
近年來,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通訊運營商網絡建設的大力推進,農民家里拉寬帶上網的人越來越多,花上十幾塊錢,裝個無線路由器,智能手機連WiFi,速度快又省錢。逢年過節,平時親朋好友過個紅白喜事趕不到,常常聽到微信的滴滴聲,看到男女老少通過微信拜年、用微信發紅包隨禮,朋友圈里曬幸福,看焦點新聞,到處都是其樂融融的場景。
小汽車新公路,出行快捷不受罪
“以前逢年過節串親戚,騎上摩托抱著娃,口罩頭盔黃大衣,大人凍得打顫顫,娃娃凍得哭鼻子;現在開著小車有暖風,穿的輕便又舒服,娃娃們都搶著坐車逛。”青樹村八組的回族村民胡廣華,說起今昔出行的變化,有著深刻的體會。
胡廣華在西安辦了一個牛羊肉泡饃館,由于人勤快,善經營,一年到頭能收入近20余萬元。今年正月,他花了16萬元,購車買保險,掛牌上了路,圓了他的“小車夢”。和他一樣今年春節期間全村就新添了10輛小汽車,全村915戶,現有汽車161輛。
2015年以后,西口回族鎮在省市縣幫扶單位的積極支持下,鎮上以改善回漢族群眾生產生活出行難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目標,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新修公路38.9公里,使十個行政村通上了柏油馬路,通暢率達到了91.2%,隨著行路難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回漢族農民,在手頭寬裕的情況下,也開始考駕照,購買小汽車,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享受發展帶來的紅利。
太陽能熱水器,農民告別洗澡難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走村入戶過程中,筆者看到了又一個新景象:家家戶戶的房頂上,和城里人一樣架起了“太陽能熱水器”,許多人家還單獨建了淋浴間,方便隨時洗澡。
在青樹村七組回族村民胡貴武家里,太陽能架在淋浴間的平頂上,推開鋁合金門,房里四周瓷磚貼墻,圖案典雅大方,浴霸、花灑、壁掛置物架錯落有致,干凈又寬敞。“過去夏天到河里洗,冬天忍著不洗,現在住房寬敞了,又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我們山里人也和城里人一樣,在自己家里隨時想洗就能洗。”胡貴武喜笑顏開地說。
近年來,西口回族鎮緊緊抓住國家對民族地區的政策扶持發展機遇,集中財力解決群眾飲水難問題,在北陽山里建水窖591眼,建蓄水池103個,鋪設自來水管道2900多米,解決了9100多人的飲水困難。飲水有了保障后,很多回漢族群眾都能在家洗澡了,為了讓老百姓生活的更舒適、更有質量,國家出臺了惠民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購買太陽能這種低碳環保的清潔能源,讓人們在享受優質生活的同時,也能做到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