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 孫傳卿 程剛)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召開高規格人才會議,首次表彰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67名。規模之大,獎金之重,在商洛史無前例。年過八旬的全國勞模、商南縣茶葉站站長張淑珍上臺領獎后激動地說:“市上給我的5萬元獎金前所未有,而且我還能享受體檢、休養等優惠政策。”去年新春來臨之際,市級領導又向聯系的36名專家人才每人發放一封慰問信,慰問金就高達7萬余元。這是商洛市強化服務、營造環境“留”人才的生動體現。
好鳥擇良木而棲。人才的成長、才干的施展都需要良好的環境,好環境鍛造人、激勵人、成就人。為讓有貢獻的人才受到尊重、得到榮譽,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商洛市不斷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措施,市級財政每年預算人才發展專項資金300萬元,從2017年開始每年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對引進人才每月發放1500—2000元的生活補貼,召開座談會,來時迎接,走時歡送。與此同時,對各類人才在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熱心、感情上貼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住房、就醫、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實際問題,讓他們安心工作、專心創業。
各縣區都紛紛拿出“絕招”引才留才用才。商州區出臺《“雙百”人才發展計劃》,每年落實5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圍繞“引進一批、培養一批、練就一批、表彰一批”人才戰略,計劃用5年時間,從區外引進名師、名醫、農林科技及經營管理、城鎮規劃、項目和工業管理等急需人才100名以上,遴選并重點支持區內教學名師、醫療名醫、文化名人、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英才等優秀人才100名以上。丹鳳縣做強基礎“育才”,做活方式“引才”,做優環境“留才”,做大平臺“用才”,通過“脫貧夜校”“丹鳳大講堂”等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5萬人以上,通過招商引智、校企聯合等引進專業技術人才200名,落實“五險一金”,為市以上優秀人才免費提供住房。
商洛市中心醫院建立激勵性薪酬機制,每年拿出業務總收入的3%、2%作為人才引進專項基金和科研啟動基金,給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發放2—5萬元、10—15萬元的安家補助。以更優的環境留住用好人才,近五年來,該院柔性引進專家30余人,引進高學歷專業技術人才227名,其中博士1名、碩士84名,他們扎根商洛、服務商洛、奉獻商洛。
商洛市還對市管拔尖人才逐人定目標壓任務,推行聯系基層、課題突破、培養人才等“五個一”責任制,按完成情況兌現年度獎金。
豎起制度“標桿”,自然立竿見影。許多有識之士放棄大城市優越的工作環境,投身于商洛這塊創業熱土,使得商洛在幾年內就形成了鳳凰繞樹的喜人景象。
入駐商丹工業園區的專家人才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助推現代工業轉型發展。全市每年產、學、研聯合開發項目不少于10項,目前共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個,申報國家級2個。鼓勵各類人才服務基層,市衛生系統開展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工作,7家縣級醫院與7家省級三級醫院、21家縣級醫療衛生單位與21家鎮辦衛生院對口支援,培訓醫院管理和醫務人員750名,啟動實施新技術、新項目278項……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在市利好政策的春風沐浴下,商洛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環境逐漸形成,一個個項目接連落地,一批批人才紛至沓來,為助推商洛追趕超越、打好“五大攻堅戰”提供了動力才源和發展智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