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陳紹有)鎮安縣米糧鎮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始終堅持“黨建帶脫貧攻堅,脫貧攻堅促黨建”,把基層黨建目標任務與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有機融合,以真學、真做、真幫、真扶的務實作風,讓全鎮200多名黨員干部在“做”中彰顯代表性和先進性,力促脫貧攻堅見實效,全鎮形成了以烤煙、核桃、中藥材、養殖業等為主的“一村一品”產業格局。
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通過“支部+基地+貧困戶、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支部+能人大戶+貧困戶”的脫貧攻堅模式,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紐帶,撬動能人大戶、龍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的帶動作用,最大限度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累計建成87家農村合作社及龍頭企業。東鋪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引進1200萬元投資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帶動貧困戶136戶入社,解決該村66人就業,年產食用菌500萬袋,實現人均年增收3000元。月明村支部組建蠶桑專業養殖合作社(基地),社員輻射到周邊8個村,與117戶貧困戶簽訂了扶貧承諾書。
黨員干部爭當脫貧攻堅戰主力軍。充分發揮17個村的聯村領導和包村包戶干部、駐村第一書記的力量,進村入戶宣傳各項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制定脫貧措施、簽訂發展產業項目,堅定了貧困戶的發展思路,實打實地幫助貧困戶實現摘窮帽、拔窮根,讓“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展成果、顯實效。八一村第一書記阮班龍,兩年來動員組織村民新修公路11.2公里、加寬2.6公里,新建飲水工程2處,新組建農村合作社4個,組織培訓技能114人次。水峽村第一書記黃在宇駐村以來,多次深入農戶調研摸底,了解脫貧幫扶措施,“想貧困戶所想、急貧困戶所急”,為了更快更好更長遠的脫貧計劃,他多次向包扶該村的縣農商行領導匯報,農商行領導帶企業老板來村考察,最終確定投資30多萬元發展以“魔芋、連翹、丹參、金絲南瓜”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目前163畝的魔芋、150畝連翹、170畝丹參、100畝金絲南瓜已經落地生根,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