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樊利仁)丹鳳縣在決戰脫貧攻堅過程中,立足縣情實際,從貧困村、貧困戶居住條件、資源稟賦、致貧原因、產業發展現狀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做規劃,對癥施治開“藥方”,真正確保精準幫扶,確保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
丹鳳縣根據貧困村的資源稟賦、貧困程度和幫扶部門的性質、人力、財力等情況,及時選派單位和干部駐村包戶,實現了駐村工作隊和包扶干部對貧困村、貧困戶幫扶“全覆蓋”。積極選派89名優秀后備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選派駐村工作隊148個,抽調干部3060名,華茂牧業、東興藥業等18家企業參與到精準包村扶戶工作。縣上在詳細掌握貧困戶情況后,將“五個一批”中依靠產業脫貧的貧困人口分解落實到種植、養殖、茶果、鄉村旅游、勞務等產業項目,依托五大優勢特色產業,廣泛組織貧困戶積極投身產業發展各個環節,帶動6463戶1.85萬名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圍繞“提升八大園、新建四大園”要求,實施華茂、民樂兩個省級園區的提質增效,加快丹鳳葡萄、竹林關桃花源等4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設,培育丹鳳核桃、毛坪茶葉、東興藥業、商棣農產品加工現代農業工業園區,華茂攜手省供銷集團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146個村的3000戶1.4萬余人從事肉雞生產,全縣還新發展家庭農場41個、種養殖大戶128個,培育省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4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同時,市國稅局率先在庾嶺鎮塔爾坪村探索出“互聯網+”打造信息扶貧新模式,建成了信息扶貧光網工程,為貧困戶開啟了通往互聯網時代的大門,縣電信局率先在所包扶的黑溝河村實施光纖入戶項目,并免費為貧困戶贈送手機,縣廣電局依托“村村通”項目,為貧困戶免費安裝衛星鍋,縣經貿局和團縣委依托農村淘寶項目,積極開展電商扶貧,縣總工會在全縣返鄉農民工中實施“養蜂”項目,助推了產業扶貧,為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