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旨令讓這位廚子很是為難,按照原來的做法,皇上已經吃膩了,按照他的大燴菜做法,是粗制濫造,怕落下個對皇上不忠的罵名。廚子想了一夜都沒想出個所以然來,臨近天明的時候,他才幡然省悟,何不將皇上以前的炒菜燴在一起,改變一下口味。廚師按自己的想法大膽實施,沒承想皇上吃得很滿意,他的名聲也一下子大了起來,由一個小廚變成了專門伺候皇上的大廚,令宮里的大小人物另眼相看。等到他年齡偏大告老還鄉,大燴菜就這樣傳進了商州。
傳說歸傳說,商州大燴菜好吃卻是名副其實的。以前老百姓的生活普遍苦焦,不要說吃肉,就是油星子一年到頭也沾不上幾次,要見上一次油星子,只能等到坐席的時候。而過事的主家做席時也不像現在這樣大魚大肉地滿足供應,只能以蘿卜大燴菜來招待親朋。由于蘿卜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肉味浸在了蘿卜里,這種油而不膩、色香味俱佳的大燴菜完全可以滿足一村人享用,讓前來行情的人都能混個肚兒圓,于是,商州大燴菜被老百姓稱之為百姓菜流行開來。
而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商州大燴菜仍然是款待親朋的保留菜肴,這是由于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一個大字上。一是它的選料都是些大路貨。蘿卜、白菜是自己田里種的,紅薯粉條與漿水豆腐是自己做的,豬是自家圈里養的,蔥、蒜、苜蓿等香料是自家地里產的,百分之百的綠色食品。二是用大鐵鍋熬制。廚師早早地將蘿卜倒在煮肉的鐵鍋里,待到蘿卜完全熟透后,加入切好的油炸豆腐片、白菜、粉條與紅燒的豬肉片,再將生姜、大蒜、苜蓿、食鹽一塊加入,蓋好鍋蓋,用木柴文火慢慢蒸煮。隨著文火的不斷加溫,一股撲鼻的菜香就會彌漫開來,這時,揭開鍋蓋,將切碎的蔥末撒在上面就可以食用。三是吃的人多。這種大燴菜適應于平民百姓,一般都是在過紅白喜事時,用來招呼親朋好友。商洛有著淳樸的民風,不論誰家有事,鄉鄰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幫忙,主人圖的不是誰干了多少,而是誰來了誰沒有來,能來就是看得起他,哪怕是啥都不干,只要能來湊這份熱鬧,主人的臉面就無限光彩。這樣,主人在招待上也不能太寒酸,于是,大燴菜就派上了用場。不用過多講究,大伙隨便往桌子前一圍,一人一碗干飯,飯上澆一鐵勺燴菜,是最為過癮的吃法,它蘊藏著一股濃濃的鄉情在里面,讓人百吃不厭。
商州大燴菜,吃的是風味,品的是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