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華

3月23日,在位于秦嶺深處的山陽縣延坪鎮楓樹村的延豐茶園已經試采。一大早,延坪供電所所長柳龍就帶著電工楊占勛、付強到轄區的6家茶廠檢修設備,到茶園了解用電需求。“年年采制茶的時候,電工都會第一時間上門服務,我們只管好好做茶就行了,用電方面完全不用愁。”延豐茶廠老板余畢福高興地說。
延坪鎮地處秦嶺南麓,為溝壑縱橫的土石山區鎮,山地約占總面積的95%,河川溝臺地約占5%。土壤以黑沙土、黃沙土居多。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尤其適合茶葉的生長,目前有茶園5000多畝,年產成品茶六七萬斤,這里產出的茶葉口感醇厚,回味甘甜,富含硒、鉀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產出的茶葉供不應求。高山之巔的延坪鎮豐樹村,道路如彩帶一般飄舞在山間,兩側的油菜花競相開放,和碧綠的茶園交相輝映,人行其中,宛如游在風景畫里。富含氧離子的純凈空氣和淡淡的茶葉清香讓人陶醉。
據介紹,延豐茶廠位于延坪鎮楓樹村,是山陽縣最大的茶廠,年產成品茶2萬多斤,產值七八百萬元。
今年49歲的余畢福已經當上了爺爺,說起這些年伴茶廠的發展壯大,他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1990年,20出頭的余畢福在延豐茶廠當保管員。當時這個山陽縣最偏遠的鎮子還沒有通電,茶葉的殺青、烘干、揉捻機器全靠柴油發電帶動,生產效率低,而且產出來的茶葉有柴油味,品質不高,賣不上價。當時一年能產出來茶葉五六千斤,產值只有3萬多元。
后來,余畢福承包了茶園,把茶園面積從當初的300畝擴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同時進行了設備升級和更新,他把茶葉殺青機、自動上料烘干機、制扁茶機等設備搬進茶廠。如今,茶廠的生產能力大大增加,不管采摘回來多少茶葉,都能生產出來。
余畢福說,他投資20多萬元開山劈峽,修起一條長2.5公里、寬5米的山路,這條路從制茶廠直通茶園,一方面可以方便采、制茶,另一方面能吸引城里的游客到茶園游覽觀光。他表示,今年還計劃栽種經濟附加值更高的200畝油茶。屆時,春夏采茶葉,秋冬采茶籽、榨茶油,再加上旅游經濟帶動,山里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