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江學樹 特約記者 孫傳卿)商南縣近年推行“五步法”,創新黨組織設置,豐富工作內容,夯實工作基礎,有效提升了基層黨建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重心下移拓陣地。延伸農村基層黨組織觸角,大力實施富民黨總支、產業黨支部、特色黨小組“三級聯建”模式,推行“基地+支部、園區+支部、協會+支部”等“黨建+”黨組織設置方式,建成產業黨支部45個,合作社(協會)黨支部38個,建立土地流轉、電商協會等特色黨小組47個,把黨組織建到基層的“神經末梢”,實現了黨組織全覆蓋。
選優訓強建隊伍。注重從致富能手、鄉土人才、返鄉能人等優秀人才中“選”,從機關干部中“派”,在優秀黨員中“育”,先后將114名優秀青年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庫。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先后選派107名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選派124名優秀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制定《基層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方案》,采取組織村級干部培訓班、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方式,培訓村干部330余人次。
規范管理生動力。從規范支部活動,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著手,制定《“三變”模式組織生活制度》,統一為各黨支部印制《黨組織生活紀實本》和《黨員活動日紀實本》,對黨員基本信息、黨支部“三會一課”、黨員教育管理、黨員實踐活動等工作進行紀實,把紀實本的管理使用作為黨組織日常工作督查及年終考評的內容,建立管理規范、運行有序的黨支部工作機制,確保基層黨支部成為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創新載體夯基礎。縣上以村為單位,以黨員為主體,大力推行黨員劃區建戶定員管理,采取黨組織分配和黨員自薦相結合的辦法,合理劃分富民、和諧兩大責任區,在責任區內選擇村組干部、“兩長一員”和致富能人等黨員家庭,通過民主推薦、鎮村審核、公開公示等程序確定“黨員中心戶”,引導黨員爭當致富示范員、文明新風員、治安維穩員、參政議政員、信息服務員。全縣共劃分富民、和諧“兩大責任區”362個,創建黨員中心戶1093個,確定“五大員”3721個,聯系群眾56037戶。
加大投入強保障。投資1500余萬元,新建村級活動場所24個、改造100個。出臺村干部管理辦法,將村級正職干部補貼提高到每月2300元,村級副職提高到1840元。建立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制度,完善離任村干部臺賬,每年列支100多萬元,全面保障離任村干部補貼,切實解除村干部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