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本土的女演員周淑引已經退休,對藝術的癡愛使她欣然加盟《紫荊樹下》演出團隊,并在排演中率先垂范;原商洛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陳淑敏飾演的王婆戲份不多,但她小角色大演繹,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好戲費錢。據悉,《紫荊樹下》正式啟動以來,為籌集經費,經辦人受盡了艱難,目前還是靠借貸支付布景、服裝,燈光等大額費用,才把戲搬上舞臺……
《紫荊樹下》的三個亮點
亮點一:國家級藝術家根植最基層民間院團。陜西省戲曲研究院代表著陜西戲劇的最高水準,徐小強、李東橋無疑乃陜戲翹楚。而承演《紫荊樹下》的山花藝術團則是由業余戲曲愛好者組建的最基層的民間表演院團。專家與業余演職人員混搭,“一個鍋里攪勺把”同臺演戲,既可顯著提高業余演員的演藝水平,亦能促進群眾文化向更高層面的發展與提升。
亮點二:“非遺”的傳承和再發展。《紫荊樹下》里展示的商洛花鼓,商州道情音樂均為國家非遺名錄,商州皮影戲、商州藍印花土布、東龍山狗娃咪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商州獨特的文化標簽。對于它們的傳承和再發展,可促進商州文化旅游產業邁上新的臺階。
亮點三:濃郁的商州風情。整臺戲除個別演員外,大部分演職人員都是商州籍貫。劇中的黑龍口、麻街、三賢等商州地名以及商州的民間傳說,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