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受習近平總書記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會見殘奧健兒時指出,我國殘疾人體育健兒在殘奧會上的卓越表現,令人振奮的不僅僅是一枚枚獎牌,更是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不僅僅是優異的比賽成績,更是面對困難挑戰顯示出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是充沛的精氣神,是滿滿的正能量(據9月22日《人民日報》)。從昨天到今天,省、市主要領導也都第一時間會見了載譽歸來的殘奧健兒,以實際行動傳承這種精神。
當然,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不單體現在體育賽場上,古今中外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拼搏的足跡。漢太史司馬遷遭受宮刑,忍辱負重,寫出了歷史巨著《史記》。奧斯特洛夫斯基面對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精神上遭受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譜寫了最后一部巨作《命運交響曲》。新西蘭“無腿英雄”英格利斯,2006年依靠一雙假肢,奇跡般地登上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2005年央視春晚,由21位聾啞演員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一炮走紅,那惟妙惟肖、美輪美奐的精彩表演至今被人津津樂道,成了永恒的經典……
80后出生的筆者,是聽著張海迪姐姐“身殘志堅”和雷峰叔叔“助人為樂”的勵志故事長大的。海迪姐姐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胸部以下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但她不向命運之神屈服,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作斗爭,自學了小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掌握了英語、日語、德語、世界語等4門外語,成為著名殘疾人作家,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她堅韌不拔的精神,鼓舞和感染了一代青年,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記得那時老師問起理想,我們的回答總是:科學家、教育家,等等。——現實的社會,需要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當下,中華傳統美德越來越受到國人推崇。首秀殘奧會、勇奪“四冠王”的泳壇小將張麗,告訴我們“榜樣的力量燃起了追夢的信心”,張麗口中的榜樣當然指的是國家隊中的老隊友,是隊友們堅韌的毅力傳遞出榜樣的力量,幫助她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向夢想發起沖擊。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團長、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前不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殘奧健兒讓更多殘疾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換句話說,殘奧健兒是8500萬殘疾人的“榜樣”。那么,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精神,難道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榜樣”?
讓榜樣傳遞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