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殘奧會商洛倆運動員狂攬4金1銀有感
楊 林
近來,鎮安倆姑娘里約殘奧會勇奪4金1銀的喜訊,為祖國和家鄉贏得了榮譽,也讓商洛市民倍感自豪。筆者因工作關系一直跟蹤關注奪冠歷程,讓我們重溫一下那些激動人心的精彩瞬間:
北京時間(下同)9月9日,在女子S5級200米自由泳決賽中,鎮安籍姑娘張麗勇奪我省運動員在本屆殘奧會上的第一枚金牌,并攜手同為鎮安籍的隊友張英,在首日比賽中為我省斬獲1金1銀。次日,省委、省政府向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發出賀電。
9月10日,張麗在參加的20分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打破世界紀錄再奪1金。
9月13日,張麗在女子S5級50米自由泳決賽中勇奪個人第3金。至此,商洛兩名參賽運動員已取得3金1銀的驕人戰績。當日,市政府機關簡報《商洛政務信息》第一時間刊發喜訊。次日,商洛市委、市政府向中國殘奧體育代表團游泳隊發出賀電。
9月18日,最后一個比賽日,張麗將奪冠勢頭延續,在女子S5級100米自由泳決賽中再次奪冠,由此完成了一人奪4金的壯舉,成為陜西隊員中年齡最小的“奪冠王”。我市兩名運動員在本屆殘奧會上合力拿下4金1銀,并打破一項世界紀錄和三項亞洲紀錄,幫助我省運動員共斬獲10金4銀,金牌數超過我省參加歷屆殘奧會金牌數總和。
前日,《陜西日報》一記者朋友曾電話采訪當時還在里約的張麗,閑談中這位朋友告訴我,張麗因患有先天性腦癱,腰部以下(雙下肢)基本沒有知覺,只能坐在輪椅上。這位年僅18歲的小姑娘,承受著健全人不能體會的痛苦,付出了比常人多一萬倍的努力,堪稱“用盡洪荒之力”。那么,是什么信念支撐著她征戰殘奧會、成就“四冠王”呢?張麗的回答是:榜樣的力量令她燃起了追夢的信心!
正如本屆殘奧會的口號“一個新世界”,里約賽場上,體育為殘疾人運動員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也讓人們堅信,殘缺的身體無法束縛飽滿的精神。在首次采編張麗奪金稿件時,我提筆寫下了這樣一句感言:人可以有殘缺的身體,但不會有殘缺的生命;人可以有夢碎的瞬間,但不會停下追夢的腳步!
如果再把目光放大一些——“在第十五屆殘奧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殘疾人運動員頑強拼搏、勇攀高峰,贏得107枚金牌、81枚銀牌、51枚銅牌,打破51項世界紀錄,連續4屆殘奧會位居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奏響了催人奮進的生命凱歌,講述了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為祖國和人民爭得了榮譽”,黨中央、國務院的賀電,講述著殘奧健兒的勵志故事,記錄了他們自強不息、超越自我的激動時刻。
在剛剛過去的幾天里,殘奧健兒在里約賽場上克服身體殘疾,展現出非凡的拼搏精神,傳遞了巨大的正能量,書寫著一個個精彩感人的勵志故事。殘奧健兒對生命的熱愛,對自身的挑戰,體育競技的激烈角逐,迸發出的向上力量感染和激勵著每一個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榜樣”!
“四冠王”張麗,連同其他殘奧健兒一樣,他們的名字或許沒有孫揚、林丹和朱婷那樣耳熟能詳,但他們的每一分拼搏,同樣詮釋著“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他們在賽場上展現出非凡的力量、速度、技巧與意志,無論是身體極限的突破,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僅激勵8500萬中國殘疾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使億萬國人收獲了人生的啟迪和精神的鼓舞。
有個親身經歷,筆者前日編發《商洛政務信息》張麗勇奪第3金稿件后,一當地主流媒體的編輯次日打來電話,調侃我們沒有給他們投稿,原因是當天確實看到了有關部門報送的奪冠喜訊,但試圖從網上和其他媒體找佐證未果,考慮到準確性怕擔責便未及時采編,不曾想第二天《陜西日報》頭版即刊發了這條消息,這家當地媒體便被動了。我舉這個例子,不是為了博你一笑,而是想說,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殘奧會的關注度與奧運會不可同日而語。在社交媒體上,我們近來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分享“我們欠殘奧會一個頭條”之類的文章,可是我們欠殘奧英雄的又何止一個頭條?中國殘奧健兒身殘志堅,他們一張張寫滿剛毅的臉龐,一個個頑強拼搏的身軀,在奧運五環的見證下表現出自強不息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