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特約記者 周燁明 通訊員 陳 沛)5月15日是全國助殘日,記者走訪了解全市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每次給殘障孩子上課,啟聰特需兒童干預中心的老師們都倍加用心;惠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經常組織殘障兒童進社區開展活動;丹鳳縣民樂現代農業園被列為市殘疾人扶貧基地,殘疾人可以在場區分揀香菇、打包成品,增加勞動收入。
近年來,市殘聯通過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引導社會民辦機構進入殘疾人服務領域,著力扶持培育殘疾人扶貧就業基地建設,使我市殘疾人服務業不斷壯大,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充分調動起了殘疾人自身參與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殘聯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要為殘疾人做好服務,所以在給殘疾人提供政策保障之外,我們殘聯在服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市殘聯理事長郭玉強告訴記者。
市殘聯早些年就通過多方“化緣”,建起了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從那時起,市殘聯領導班子就開始了廣泛調研,逐步嘗試著通過社會組織民營機構來辦殘疾人服務設施。他們先行在西安考察并引進了“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將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的房屋無償提供給對方使用。隨后,又將一所殘疾人就業培訓機構引入到服務中心,采取市場化管理,收取相應的租金,以此來維持大樓的運行費用。采取租金減半等方式提供一定的優惠,招攬了海虹假肢裝配站等一批假肢適配、聽力檢測機構進駐服務中心,讓其有條件繼續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廣大殘疾人。市殘聯就是采取這三種不同的方式將民營服務機構引入到綜合服務中心,從摸索走向完善,最終實現了殘疾人服務的社會化運作。
市殘聯依托綜合服務中心搭建起了一個為殘疾人服務的大平臺,對入駐民營機構的運行進行社會化規范管理,并按照相關政策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扶持;開設殘疾人綜合服務大廳,進一步完善了托養、康復、培訓、就業等服務功能。兩年來,全市共建成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8個、托養中心8個、康復中心5個。市殘聯在這些已入駐的社會組織的支持協助下,每年可為1.32萬名殘疾人提供更加到位、更為貼心的服務;同時,越來越多的社會服務機構組織把殘疾人服務做成產業,在我市得到了長足穩定的發展,促進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