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人大開展《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綜述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是我國南水北調的天然水源涵養區,是華夏龍脈、“國家綠肺”。然而,隨著秦嶺北麓治理整頓,商洛區域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著重大挑戰,一些礦山石場打起了游擊戰,紛紛遷移秦嶺南麓,違規私建別墅,非法開山采石——亂挖、亂采、亂排、亂放、亂占、亂建“六亂”問題,使秦嶺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保護秦嶺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市人大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適時開展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
秦嶺生態保護引起中省重視
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生態環境的講話、論述、批示超過60次。今年兩會期間,在參加江西、青海、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可見,生態環境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黨一項非常重要的中心工作。作為中央國家公園的秦嶺,同樣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習總書記曾就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兩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再一次提到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省委十分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今年全國兩會剛一結束,就即刻召開各有關市委書記、市長會議,專題聽取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情況匯報。2015年,省人大執法檢查組對我市貫徹執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指出了貫徹實施中存在的四個方面的問題。對此,市委胡書記高度重視,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明確指出要加大秦嶺保護執法力度,重拳打擊濫砍濫伐、亂采亂挖、亂搭濫建等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持續加大秦嶺生態保護力度,舉全市之力護住一山碧綠,守住一江清水,保住一片藍天,并要求市人大加強跟蹤監督,推動問題解決。今年,省人大將“繼續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跟蹤檢查”作為三秦環保世紀行活動的重點工作之一,明確要求各市區人大抓好配合落實工作。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已成為人大監督工作的新常態。
人大監督直面條例執法短板
市人大常委會緊切黨委重視和社會關切,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今年監督工作的一項重點,3月份,專門組成兩個執法檢查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先后深入50多個企業、自然保護區、采石采礦點、建設工地、污水垃圾處理廠等地,通過實地考察、現場詢問、與干部群眾座談、開展問卷調查、專題聽取市縣(區)政府對秦嶺生態環保工作情況的匯報,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秦嶺環保工作的建議及意見。從檢查情況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還相當嚴峻,“六亂”問題突出,在一些地方隨意開山采石、造成山體滿目瘡痍,植被銳減,廢渣揚塵對沿途水環境和空氣質量都產生較大影響,群眾意見很大,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十分突出。執法主體缺失,監管工作懸空,缺乏總體規劃引領和約束是造成我市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亂象的直接原因,相關執法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和監管缺位、工作懈怠等問題則是我市秦嶺區域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根本原因。
為秦嶺亂象開出治理清單
執法檢查組將執法檢查情況向市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詳細進行了報告,經審議,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四條意見印送市政府:一是落實工作責任,強化部門協作,盡快明確秦嶺生態保護執法主體,認真落實法律賦予各級政府的領導責任和環保部門的監管責任,細化和夯實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責任,建立健全法律法規貫徹實施的體制機制,做到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全民參與,密切協作,形成合力。二是實施規劃控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抓緊編制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嚴守生態環境保護控制邊界和禁止開發建設紅線,提高準入門檻,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口,從源頭上預防對秦嶺生態環境的破壞。三是嚴格執法監管,解決突出問題。嚴格執法行為,依法從嚴打擊和查處各種違法行為,對“六亂”問題,要盡快拿出解決辦法,依法加強監管,對嚴重違法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重點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和監管缺位等問題,對個別地方政府和少數部門及有關部門不作為的問題,要依法嚴肅問責,切實維護法律的尊嚴。四是加強能力建設,確保環保投入到位、問題治理到位、運行機制到位、基礎設施到位、監督管理到位和應急預案到位。市人大常委會責成政府及相關部門抓緊落實整改,并限期報告整改結果,要求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跟蹤督辦審議意見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