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安縣積極探索“以產定搬、以搬拓城、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移民搬遷模式,在云蓋寺鎮建成千戶移民搬遷社區,并建起了中小企業孵化園區、標準化幼兒園、文化書屋、社區衛生室、老年活動中心和社區文體活動場所。(記者 左京 攝)

洛南縣石門鎮河西移民安置小區計劃總投資1.6億元,規劃用地106畝,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可集中安置移民搬遷1100戶。該小區以其合理的設計、便利的位置、優質的戶型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受到各方好評,被譽為“和諧小區”。目前已入住搬遷群眾900戶3600多人。(聶學祥 攝)
我市把移民搬遷作為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統籌推進移民搬遷、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探索打造移民搬遷“商洛模式”。2015年省考排名陜南三市第一,2016年工作進展順利。
堅持“三個精準”
堅持“三個精準”,夯實基層基礎。堅持對象精準。扎實開展移民搬遷對象核查,核定搬遷對象18.2萬戶68.16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9萬戶26.12萬人,制定年度搬遷計劃和輪候計劃,實現對象精準。堅持規劃精準。修編移民搬遷十年總體規劃和“十三五”專項規劃,把移民搬遷納入全市及相關行業、區縣各類規劃“盤子”,實現規劃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堅持信息精準。完成全市和七縣區一張藍圖、一個沙盤、一個信息中心“三個一”工程,實施搬遷對象“8564”標準建檔工程和2011至2014年度信息清盤工作,實現搬遷對象、配套項目信息化。
突出“三個轉變”
突出“三個轉變”,壓茬推進項目。轉變工作思路。把移民搬遷與現代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精品旅游景區和新型城鄉社區相結合,注重總體規劃、安置房建設、大小配套、產業發展和后續管理統籌協調,增強移民搬遷的系統性、全局性。轉變安置方式。堅持靠城、靠鎮、靠園區“三靠近”原則和集中安置、城鎮安置、上樓安置“三為主”模式不動搖,突出大點安置,嚴格控制新增安置點和分散安置,重點建設丹鳳竹林關、鎮安云蓋寺等5000戶以上大型縣域集中安置區12個,打造50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72個,促進人口聚集。轉變推進舉措。建立安置點建設領導包抓制度,完善“上年項目抓入住、本年項目抓完工、次年項目抓開工”壓茬推進機制,每月在市級媒體公開“入住率、完工率、開工率”,督促區縣趕工期、抓進度、保入住。
做到“三個到位”
做到“三個到位”,提升管理水平。設施配套到位。按照“近的靠、缺的補、差的提”的思路,把水電、道路、學校、垃圾污水處理等大小配套設施,與安置房建設同規劃、同設計、同施工,做到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蓋。項目管理到位。進一步規范項目立項、選址、評估、審批、招投標、監理、施工、竣工、審計等程序,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統一實施主體,強化“五制”管理,項目管理規范有序。資金監管到位。堅持專款專用、專戶儲存、封閉運行,實行移民搬遷專項資金月報制度,加強集中安置項目竣工驗收、決算審計和建房成本核定,完成了2014年以前所有竣工項目的決算審計,資金管理規范安全。
實施“三大工程”
實施“三大工程”,確保增收致富。實施產業培育工程。把移民搬遷與特色城鎮、美麗鄉村及“四區”建設相結合,引導搬遷戶“大眾創業”,重點發展特色種養、農副產品加工、商貿餐飲、交通運輸、鄉村旅游等產業,實現互利共贏。實施就業安置工程。采取園區企業就業一批、城鎮經商一批、勞務輸出一批、社區服務和公益崗位安置一批的辦法,制定搬遷戶就業規劃,強化干部包扶,實現搬遷戶就業有門路、增收有渠道。實施技能培訓工程。大力實施雨露計劃、人人技能等教育培訓工程,對搬遷對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支持搬遷戶子女免費就讀商洛職業技術學院,為教育脫貧先行探索經驗。
推進“三大創新”
推進“三大創新”,打造商洛模式。創新“四房”融合模式。積極推進商品房、保障房、棚改房和移民搬遷安置房“四房”打通,回購保障房、商品房7548套,緩解搬遷建房壓力,為房地產“去庫存”探索新路子。創新社區管理模式。高標準推進5000戶大型縣域集中安置區、移民新區社會化保障服務體系、信息化服務平臺“三個一”示范點建設,七區縣全部組建移民搬遷物業服務總公司和鎮辦物業管理分公司,303個移民新區納入民政社區管理體系65個,并入臨近村或社區管理238個,有效解決養老社保、就醫就學等后續問題。創新“舊宅騰退”模式。嚴格執行“搬新拆舊”政策,出臺移民搬遷土地增值收益收繳使用管理工作的具體政策,累計騰退舊宅2.5萬戶8252畝,盤活了土地資源。
強化“三大保障”
強化“三大保障”,強勢推進搬遷。強化政策保障。出臺加強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決定》和《實施細則》,細化搬遷政策標準,確定建房面積、建安成本、戶均面積、群眾出資“四條紅線”,政策保障到位。強化組織保障。調整市移民搬遷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第一組長和組長,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問題;實行市紀委、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委組織部、市移民辦“五部門”聯合督查,每月督查排名通報,組織保障到位。強化機制保障。建立“區縣委書記擔責、區縣長掛帥、常務副區縣長主抓”的領導推進機制、“季度點評、專項視察、年底交賬”的工作研判機制、“紅旗獎勵、黃牌警告、流動管理”的考核獎懲機制,每季度召開移民搬遷點評會,對排名第一的區縣頒發紅旗、獎勵500萬元、年度考核中加5分;對排名末位的區縣頒發黃牌、年度考核中減5分,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