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貿區招錄的當地民工,正攜帶證件排隊進入工業園區上班。

尼日利亞靠近尼日爾的邊境小鎮一角

當地治安較差,自貿區專門雇傭了警察,吉文清每次出門都會有警察持槍保護。

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位于瓜瓜平原上,1991年建成,由原首都拉各斯遷都于此,市區規劃為新月形,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城市,熱帶草原氣候,水源豐富。
“只要在心中播下一顆夢想的種子,我就要讓它一路開花。”這是生于商洛山中的美麗女孩吉文清的人生格言。2014年,24歲的吉文清從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她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在國內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就業,而是選擇背上行囊去靠近赤道的非洲國家尼日利亞,看看外面不同的世界。雖然從小在一個普通的農家長大,但作為一個被父母精心呵護照顧成長的90后,非洲的艱苦生活條件也是吉文清到達之前沒有想到的。一年多的工作生活,她被年輕的非洲姑娘小伙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所感染,也為住在窩棚里的窮人而憂心。從陌生到熟悉,從青澀到自信,尼日利亞的歡樂與淚水,微笑或者憂傷,見證了這個來自異鄉的勇敢姑娘人生蛻變的一串串腳印。
中秋節的分別
2014年9月8日,這一天在吉文清的記憶中永遠有一個定格畫面,無法忘記。“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而恰好這一天也是我要告別家人去非洲的日子。”吉文清說,闔家團圓的時刻,剛吃完團圓飯放下筷子就要離開家,她知道父母是忍著眼淚把她送上車的。
2013年9月剛一開學,升入大四年級的吉文清發現,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都忙碌起來。考教師資格證、考公務員、考研、找公司面試……不管是自習室里還是宿舍,厚重的資料加上緊張的氣氛擰成一股力量,讓她不得不趕緊思考自己以后的道路。“有一天上課,老師告訴我們有一個外派的投資公司,是做進出口貿易的,今年到我們學校招人,首次對女生伸出了橄欖枝。我和幾個同學都很感興趣,覺得這是個機會,決定去試一試。”吉文清告訴記者,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從投簡歷到電話面試的層層篩選,英語專業八級的她順利被錄用。
但是這份工作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原因只有一個:外派地點在非洲尼日利亞。“我爸不會上網,他就纏著我姐每天上網給他找尼日利亞的消息,從政治到經濟,從地域面積到氣候狀況,總統叫啥,首都是哪兒,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但從2013年底簽工作到2014年辦簽證,家里還是不同意。”吉文清講道,2014年2月,西非爆發埃博拉病毒疫情,這讓本來就顧慮重重的父母更加擔心,“我一邊跟公司那邊聯系,了解病毒的情況,一邊說服我的父母。我告訴他們,我們是在工業園區里面工作,與外界的接觸少,讓他們放心。”吉文清說,到現在她都非常感激自己的父母,從小到大他們總是以一種民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子女,他們表達自己的態度,但也尊重孩子最終的選擇。
經歷了兩個多月的體檢、注射疫苗,吉文清終于拿到簽證,踏上了飛往尼日利亞的飛機。“在北京上飛機之前,老板請我們同行的6個人吃飯,發給我們每人2萬奈拉(尼日利亞的法定貨幣),相當于人民幣600多塊錢。”吉文清告訴記者,這錢是老板害怕他們初來乍到,以備不時之需的。
初見伊格貝薩
“9月10日當地時間下午1點多(尼日利亞屬東一區,與我國北京時間時差7個小時),我們的飛機降落在尼日利亞的土地上。”吉文清說,剛出關口,感覺空氣中濕氣很重,日頭正盛卻不是很曬,迎面一陣風吹過霎時涼爽不少。吉文清工作的自由貿易工業園區在尼日利亞老首都拉各斯的對岸,一個名叫伊格貝薩的小鎮。“一路上我看到,尼日利亞當地的環境污染少,工廠少。但是街道只相當于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樣子,零碎的百貨都鋪一塊布在地上賣,水果論個買賣,而且菜比肉要值錢。”這是伊格貝薩給吉文清最初的印象。
尼日利亞是非洲古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公元8世紀扎格哈瓦游牧部落在乍得湖周圍建立了卡奈姆-博爾努帝國。14至16世紀,桑海帝國盛極一時。1472年葡萄牙入侵。16世紀中葉英國入侵。19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稱“尼日利亞殖民地和保護國”。經歷了長時間的殖民統治,1963年10月1日成立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處于西非東南部的國家,非洲幾內亞灣西岸的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貝寧,北邊的尼日爾,東北方隔乍得湖與乍得接壤一小段國界,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總人口1.73億,占非洲總人口的16%,也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2013年,尼日利亞國內生產總值5099億美元。同時,尼日利亞也是非洲能源資源大國,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大國,已探明石油儲量居非洲第二、世界第十,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已探明76種礦產中有34種具備商業開采價值。
吉文清工作的自由貿易工業園是中尼兩國合資開發的項目,目的是讓中國的企業家以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進經驗來開發建設尼日利亞的加工制造產業,解決就業,繁榮當地經濟。“拉各斯相當于我國的上海,是尼日利亞最大的港市。我們所在的奧貢州伊格貝薩與它隔河相望,這里就相當于我們國家的經濟特區,是首先開放的口岸。”吉文清告訴記者,她所在的自貿區現在有3000多人,其中中國人有200多人,而在尼日利亞像這樣的自貿區已有近20個之多。自貿區的落戶解決了很多當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目前吉文清所在的自貿區處于起步階段,已有近30家入駐企業在正常運營,聘用當地工人達3000多人。
樂天派的民工
在自貿區,吉文清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負責招錄當地民工,圖德(音譯)便是她招錄過的工人之一。20多歲的圖德像很多非洲小伙子一樣,高高瘦瘦,非常有活力。“提米負責在工地上扛水泥,這是收入比較低的工種,每天能收入1500奈拉。他們一般每周工作6天,他一周大概可以賺2萬奈拉。”吉文清講道,非洲人有一個與國人很大的不同點,那就是不攢錢,“圖德他們每工作一周就開始休息,拿著掙來的錢去消費,直到錢花光了才回來再干活掙錢。他們不買房子,就在路邊搭一個棚子,家里也沒有電。但看上去,他們總是很快樂。”
自貿區里有專門為中國人而建的餐廳,除了招錄民工之外吉文清還要負責后廚物品的采購,就這樣她跟幫廚的耶米接觸很多。“耶米是當地人,在我們園區幫廚3年了。”吉文清說,工業園區所在地方目前還沒有通公交車,耶米每天上下班都要坐摩托車,一次50奈拉,每月下來光交通費就要3000奈拉,“和我接觸到的其他非洲女生一樣,耶米不富有,但是她特別愛美,非常喜歡化妝。平時見到她,都會看到她化了眼影、口紅,她還常常去做頭發和指甲,每做一次頭發要花費1000奈拉。她還非常羨慕我的長頭發,因為她的沒法長到這么長。”
吉文清告訴記者,在尼日利亞,不管是干活的民工,還是騎三輪車拉客的司機師傅,幾乎看不到穿鞋的。“一方面可能是他們的習慣,但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怕干起活來鞋子磨損得快,他們沒有那么多錢買鞋子。”
中國人在非洲
我國與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于1971年2月10日建交,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展順利。2007年雙邊貿易總額43.3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37.9億美元,進口5.4億美元。中方出口商品主要為機電產品和摩托車等,進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等。同時尼日利亞已成為我國在非洲最重要承包市場之一。中方已承攬鐵路改擴建、阿布賈體育中心運動員村、發電站、農村程控電話網、石油區塊開發等項目。中尼建立的友好合作關系,也讓更多和吉文清一樣的中國人有機會到非洲工作生活和學習。吉文清告訴記者,尼日利亞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土地很肥但是土質很硬。她能看到的莊稼,都是當地人在地面隆起一個土堆,然后在土堆上面種地。由于尼日利亞農業發展的落后,使一些從國內出去專門教人種地的農民在當地非常搶手。吉文清笑著說:“我認識一個從海南過去的農民伯伯,他在一個農場里工作,不用自己動手干活,只是指導當地人怎么種地,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人民幣1萬塊錢,比我的收入要高。”
吉文清說,在尼日利亞,當地人看到中國人,會非常熱情,也非常羨慕,“我走在園區的路上,會有很多黑人沖我打招呼,問我結婚了沒有。很多尼日利亞當地的人都夢想娶一個中國女孩。”在尼日利亞工作一年多,吉文清也遇到過一些追求者。“有一個巴基斯坦的小伙子跟我們一起工作,有一次他回國一個星期,帶了很多禮物回來,其中有一塊表,他告訴大家這是專門給我的。后來他給我表白,我考慮了一下還是拒絕了。”吉文清有點羞澀地對記者講述了這一段經歷。
異域的聚會
吉文清告訴記者,尼日利亞當地人能歌善舞,每周五都有各種大小型的聚會,人們可以盡情地唱歌跳舞,釋放一周工作帶來的壓力和疲憊。而參加這些大小聚會,也讓她領略了尼日利亞當地的很多風俗習慣。
“我印象最深的是參加一個我們園區主管移民事宜的官員的生日part,我們一起去了他的家里,很漂亮的房子。”吉文清說,在尼日利亞,窮人買不起房子只能在路邊搭棚子居住,但是有錢人的房子卻可以和歐洲的媲美,貧富差距非常大。“從人群中走過,感覺當地人都是以一種仰慕的眼神看著我們。在尼日利亞,當地人認為中國人有白色血統,是高貴的,很受尊敬。”吉文清講道,在聚會上,她還見到了非洲人特殊的送禮方式,“我們一般送禮,都會用紅包。但是那天,主持人將主人的小兒子帶出來,委婉地問大家有沒有表示,大家就把錢往孩子身上貼。而且也沒有人去記錄誰給了多少錢。”
吉文清說,在聚會上,主人都會專門給他們準備用雞肉、牛肉飯和蔬菜沙拉,和當地人的吃食不同,“非洲的食物量很足,比如方便面,盡管味道我們吃不慣,但是一包面都可以夠3個女生分著吃,而且面非常好。”
聽得見的成長
在尼日利亞的日子里,每個周日的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8點多),吉文清都會準時來到餐廳的電話機旁給家里撥長途電話。而在商洛,爸爸也會雷打不動地守在電話另一端,等待那一聲清脆的電話鈴響。雖然不能每天看到心愛的女兒,但是吉文清的爸爸說,這一年多來,他聽得見女兒的成長。
一年多來,吉文清從一個剛出校門的青澀學生,變得自信、堅定,可以獨當一面。談起異域的生活,雖然吉文清表現得很輕松,但是可以想象出門購物都要警察配槍保護安全的環境里,這個不到25歲的小姑娘心里成長起來的堅韌和勇敢。
吉文清還興奮地告訴記者,在由駐尼中國領事館組織的新年團拜會上,她和同事表演了魔術和舞蹈,大受贊賞;送別海關關長退休的聚會,她在簡陋的條件下將聚會組織得有聲有色。“在尼日利亞,不管我能賺多少錢,這些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鍛煉了我的心智和能力。以后無論做什么工作,面對什么樣的生活環境,我都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地井井有條,這就是收獲。”吉文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