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產業雖然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全市核桃產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不容回避。”無論是市上領導調研、市縣區核桃專家研究,還是記者在基層采訪,大家對商洛核桃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直言不諱,認為核桃產業發展“四高四低”十分突出:
名氣高但市場占有率低。核桃是商洛的象征,也是商洛人的驕傲,享譽國內外,名氣很高,國家、部(局)省曾七次在商洛召開會議,向全國推介了商洛核桃。但在市場占有率上,商洛無論是與省內的渭南相比,還是與省外的新疆、山西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這一現象在西安銷售市場尤為突出。
覆蓋率高但規模化程度低。目前,雖然核桃種植已經覆蓋到全市98個鎮辦和98%以上的農戶,種植面積達到285.6萬畝,居全省第一,但主要以零散種植為主,大規模成片發展的園區和基地不多,且“重栽輕管”現象比較普遍,成活率、掛果率不高,品質良莠不齊。
產量高但產業效益低。商洛核桃年產量4.72萬噸,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全國總產量的四十分之一,但單產率低,精深加工不足,產業附加值和利潤較低。
地位高但帶動作用低。核桃是商洛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商洛特色農業“八大件”之首,但目前全市核桃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值不高、帶動作用不明顯。2014年,全市核桃產業產值只有14.5億元,僅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8.7%,人均核桃收入只有1042元,僅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4.8%。
基于這些問題,市縣區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正視差距,我市也出臺了《加快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的意見》,積極搶抓中省支持核桃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強力推動商洛核桃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提質增效 轉型升級
如何建設“中國核桃之都”?如何承擔國家林業局對商洛提出的“打造中國核桃產業發展集群,引領中國核桃產業發展方向”的定位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市將按照“打造中國核桃產業發展集群,引領中國核桃產業發展方向”、建設“中國核桃之都”的戰略定位,圍繞“優布局、擴基地、栽優種、強科管、控病蟲、采優果、上水平”的總體要求,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努力在品種改良、基地建園、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培育等方面實現突破,實現商洛核桃產業良種化、基地規模化、管理標準化、加工精細化、營銷品牌化,使核桃真正成為群眾的搖錢樹,核桃產業成為強市惠農的優勢產業。到2020年,全市核桃基地穩定在340萬畝,核桃綜合科管覆蓋率達到80%以上,實現掛果核桃園平均畝產翻兩番,核桃總產翻兩番達到20萬噸,核桃產業的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全市農民平均核桃收入翻兩番達到4000元,占到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其中主產區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到700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50%。
“小核桃、大產業”。如何把商洛的核桃產業做大做強,讓核桃成為群眾永續致富的來源?市委書記胡潤澤指出,關鍵是要做到“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管理標準化。”
布局區域化,就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制定“十三五”核桃產業發展規劃與全市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項專業規劃有效銜接起來,在鞏固現有種植區域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核桃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促進核桃產業與生態觀光農業、美麗鄉村建設協調發展。按照“適地適樹、統籌兼顧、規模發展、優質高效”的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挖掘淺山丘陵區、坡塬地、緩坡地、退耕地等土地資源潛力,規劃到流域、到鎮辦、到村組、到地塊、到品種,為核桃產業科學化、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堅持優勢優先、效益優先原則,引導核桃布局向產業基礎條件最好、生態條件最適、交通條件最優的區域集中,向功能配套齊全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集中,向優勢龍頭企業集中,著力構建特色鮮明的優勢產業帶,真正把特色產業做特,把精品板塊做強,把優勢區域做大。重點打造商州、洛南、丹鳳、商南核桃主產帶,扎實抓好山陽、鎮安、柞水適宜核桃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