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祥 中國農村環境正拉響警報。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污染正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另一方面,來自農業本身的污染也相當驚人: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曾經的“田園凈土”正經歷各類污染的侵害。
重金屬污染成農產品質量“隱形殺手”。重金屬污染不僅可能影響到農田和農村周邊環境,也讓普通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疑慮。除了工業廢棄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農業化學品的大量投入會導致土壤中養分、重金屬以及有毒有機物富集引起土地污染,直接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規模迅速擴大,養殖業在農業面源污染所占比重超過一半,還有農膜殘留、化肥等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擴大趨勢。農業部發布了《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就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一控”即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兩減”即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三基本”指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專家認為,養殖業的污染防治要前移,從選址、圈舍設計、雨水處理、沼氣池建設等方面都考慮到環保問題,形成全鏈條式環保處理模式。
商洛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礦種達50余種,產地350多處,有鐵、鉬、釩、金、鉀長石、金紅石等大中型礦床46處,柞水大西溝鐵礦是全國唯一尚未整體開發的整裝礦山,釩礦儲量位列亞洲第一……隨意打開哪一座,都是“黃金萬兩”!但是,商洛的“頂層”深知商洛所處的地理位置,深知秦嶺對于整個中國的生態環境意味著什么?更深知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里,“自己”身上所要肩負的神圣國家使命。盡管目前商洛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正在進入“起身”階段,然而近年來,商洛不僅在重工業領域沒有“擴容”,反而把薄弱有限的“工業隊伍”關停并轉遷了幾十家……
“良好的生態是商洛最大的優勢。要倍加珍惜、保護好商洛的青山綠水,履行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責任。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各級一定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要明白環境一旦被破壞,需要付出數倍甚至巨大的投入來恢復,不能因為現在影響了一點稅收就舍不得。要嚴把項目環評關,招商引資中決不能把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項目引進來。”市委書記胡潤澤在市委三屆五次全會上鄭重說道。
從商洛決策層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未來,對于商洛而言,GDP依然非常重要,但比GDP更為重要、更為寶貴的卻是:這片遼闊土地上朵朵白云的湛藍天空,森林茂密的疊巒山峰,清澈見底的碧綠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