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李亮 左京)女兒智力有問題,治病花去20多萬元;家里的房子是附近少有的土房,已經建了五六十年,經常漏雨,房子的一半已經垮塌多次。這就是今年30歲的范良權要面臨的生活現狀。然而,在與他談話中,并沒有一絲的抱怨,他相信靠自己的雙手一定能盼到人生的陽光。如今,他在生活中遇到了一個困惑,也是大多打工者的困惑,在外繳納的養老保險因不夠年限未來不知去向。對此,他希望得到有關部門重視。
范良權,家住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八組,一個地道的農村小伙,沒有過高的學歷,但是多年在外打工的經歷使他看起來并不像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倒像是一個靠學識養活自己的白領,有思想,有素質,對世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語速不快不慢,溫文爾雅,不時地讓座,倒水,語氣里沒有多少抱怨,緩緩地述說著他的故事。
30歲的他今年已有兩個孩子,大女兒現年6歲,是人們常說的“弱智”,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別人說話,分秒離不開別人照顧,小兒子今年1歲多。范良權一直在廣州打工,妻子和小兒子跟著他,他的母親在老家照顧大女兒。這些天他專門從廣州回來,打算把自家的危房拆掉,重蓋新房,這已是他幾年前的愿望,但也一直因為女兒治病的花費,才拖到了今年。9月份的雨季讓家里的房子更是“搖搖晃晃”,母親多次提到,他在外也放心不下,這才下決心請假回來。
“年輕人有力氣,只要靠雙手沒有走不通的路,如果不是實在困難,就不會請求政府幫助。”范良權說。他聽說政府有危房補助的政策,想請求政府幫忙。“這也只是一時的困難,如果有能力了,我一定會回報社會的。”小伙子真誠地說道。
范良權在廣州有個不錯的工作,在廣汽本田上班已有五六年時間了,干的是技術活,在公司也挺受領導器重。公司給他買了份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不算公司繳納的一部分,他個人每個月要交500多元錢,一年至少要交6000元。因為范良權的戶口還在商南老家,按照規定,他每年還要繳納100元的農村養老保險,等于說他交了兩份養老保險。而單位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必須交滿15年,15年之內不轉不取,他想的是若有一天他不得已離職,這些錢等于就白白作廢了。因為有這個擔憂,他也多次上當地社保部門打聽,社保部門的人告訴他,這些錢60歲之前個人不能取,但是可以轉,如果要轉回老家,就必須要有老家的政府接收。而他也去過老家的一些政府部門,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政府部門也無能為力。
范良權不能保證在廣州還能待多少年,也許一年、兩年、五年也說不定,他沒想過這些錢能退給自己,但是他想著如果可以,他愿意把這些錢捐給老家的政府。他算了一筆賬,光是他在廣東個人繳納的保險費用,一年至少交6000元,現在他待了六年,個人繳納總共3萬多元,雖然不多,但是如果所有陜西在外打工的人加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若把這些錢能集中起來,將會給我們這兒的發展提高一些檔次,也會給將來的子孫后代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范良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