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商洛之窗訊 近期,商洛論壇網友熱點議論“7.·28”商州驟風暴雨后,城區道路積水,工農路雨污分流改造管子埋小了。針對這一熱點話題。記者到商洛市區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管理處進行采訪。
記者:請介紹一下工農路雨污分流改造情況。
工程處技術負責人:根據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水源的要求,我市2011年開始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工農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由市建筑勘察設計院設計,由市發改委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審,工程招標造價由市財政投資評估中心審定,實行公開招標。城區工農路雨污分流改造主要是將原雨污合流管網作為雨水收集管網,管徑大小維持不變,也就是說既沒有增大也沒減小,也沒有拆移改建。只是在維持原雨污合流管渠不動的基礎上另新增加一條污水管道。所以認為這次暴雨積水是雨污分流改造把管子變細了造成的是誤解,客觀的說與雨污分流改造沒有直接關系。
記者:雨水走原來排水管渠為啥還積水嚴重?
工程處技術負責人:暴雨過后我們也進行了認真分析,主要原因一是暴雨成災。過去城區排水管網系統每遇有較大降水,管網排水不暢,路面積水時有發生,如商中門前、工農路南段、龍王泉片區、科技家屬區等。“7·28”1個多小時暴雨降水124.3mm,強度大持續時長,是造成這次多點位、大面積積水的主要原因。二是主城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特別是名人街、州城路與工農路交匯處是最低點,加之這次高強度降雨主要集中在城區,還夾雜著大風,金鳳山上的洪水攜帶著泥沙從育才巷、香菊路、陵園路、王八石溝等直沖北新街、匯集工農路下排,團結路、州城路、名人街、江濱大道短時迅猛向低洼地段迅速匯集,來水大于排水,是造成這次多點位、大面積積水的直接原因。三是隨著城市建設速度加快,樓房建設、地面硬化,使原來降水能滲透地下面積逐年減少,匯集地面降水量增大。加之原西街、西背街可以分流工農路徑流水管道暫時不暢,加大了工農路的負荷。客觀講,遇有特大暴雨,就是城區排水防澇設施改造了,短時間排水不暢積水也是客觀存在的。
記者:有網民反映改造工程投資有2.1億元,請問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工程處技術負責人:建設投資2.1億元屬整個規劃區污水管網建設需要的總資金,2011年委托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商洛市城區污水管網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主要工程范圍是規劃七大區域,即:老城區、丹南新區、南秦河區、江南住宅小區、劉灣工業區、沙河子工業區和張村工業區等工程。管線總長138862米(其中老城區22666米)。項目可研概算需總投資21286.47萬元。2011年到目前,城區實施了商鞅大道、名人街、北新街三縱,朝陽路、東環路、工農路、文衛路四橫及北新街以北育才巷等6條巷路和城區移動路、金元一路等8條街路,東龍山過河污水主管道加固和柳家溝、黃沙河等6處污水直排治理工程。所有街路污水管道工程都經過有資質單位設計,財政審定,公開招標。總計敷設管道21.786公里,合同總價4702.08萬元(其中包括規劃、項目前期、設計、圖審、招投標代理、工程監理、地質勘測、路面恢復拆遷補償等各類費用359.98萬元)。
記者:城區排水防澇準備采取哪些措施進行完善?
工程處技術負責人: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和廣大市民對城區排水防澇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很多市民提出的建設應一次到位,避免重復開挖;建設時標準放高,管子埋大;城區迎面山坡修筑攔沙渠與生物措施等,意見都非常好。但在修建污水管網時,由于城市排水防澇中省沒有投資,地方財力困難,故未進行排水防澇管網設施建設。對城區排澇治理工作,要采取遠近結合、以防為主、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一是對現有城區排水防澇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存在淤積堵塞的排水管渠和2000多個雨水井再進行一次全面清理。二是針對工農路低洼積水嚴重區立即組織技術力量論證,采取工程措施解決超降雨量積水問題。三是加快西街雨水和污水管道建設,緩解工農路排水系統壓力。四是加快排水防澇規劃編制,啟動實施排水防澇改造。按照國務院國辦發[2013]23號文件《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和省住建廳的要求,用5到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排水防澇專項規劃已委托商洛市建筑勘察設計院編制,明確將城區排水防澇和城周迎面山體截洪納入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主要內容進行綜合治理,以滿足城市建設發展需要。五是建議各級政府、城區市民在汛期要注意汛情信息傳遞,做好防大汛的物資準備和一切防護措施,減少天災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