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記者 李小龍 通訊員 朱益群)“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70歲的老黨員董祥銀不辭辛勞,義務為村里老人理發,用剪刀、推子揮灑出了一道絢爛的晚霞。
走進鎮安縣靈龍鎮蓮池村,提起董祥銀幾乎家喻戶曉,不是因為他曾經擔任村干部,更不是因為他干過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因為他那雙長滿老繭的手和一把平常剪刀,方便了千家萬戶,成為群眾的“義工”。
2011年11月,縣農工部為蓮池村配備一套便民理發的設備,在蓮池村黨支部成立村級便民理發室,重點為“五類人”免費理發。有了場地、有了設備,誰來做這個理發師,卻讓村兩委會班子頭疼,村上沒有經濟實力去請一名專業理發師。正在大家發愁時,做過村支書的董祥銀主動請纓,愿意義務為群眾服務??紤]他年齡已大,而且患有慢性病,家人都勸其在家休息。但是董祥銀一再要求,村干部也拗不過他,只好答應了。就這樣,這個無待遇“專業理發師”就正式上任了。
便民理發室把每月農歷初一至初五定為集中免費服務,主要面向對象是村上“癡呆傻啞聾”“孤寡老人”這些特殊人群。一段時間后,董祥銀發現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沒有按時來理發,他便主動背著行李包帶著理發工具,翻山越嶺逐家逐戶給他們理發。之后他便有了承諾,行動不便、山高路遠的老人他都親自上門理發,就這樣他堅持了三年。由于山路陡峭,有一次恰逢陰雨天,他在回來的路上不幸摔到了溝里,在家休息了近半個月。每天早上8點準時開門,直到下午四五點沒人的時才肯關門離開。推子不知壞了多少把,在泥濘的山路上,不知跑壞多少雙鞋,而這一切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當別人勸說他應該在家享福休息,他卻坦然一笑,老了還能為大伙兒做點小事,那是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由于董祥銀技術好為人熱情,深受當地群眾歡迎,原本不在免費服務范圍內的群眾也慕名而來,董祥銀沒有拒絕,仍然熱情接待,不收一分錢。自此他的工作量越來越大,有一天理發結束后,回到家里,他突發疾病,妻子勸他第二天休息一天,他卻說:“好多人路遠,大部分都是可憐人,我如果不去,就會讓他們白跑一趟。第二天他毅然忍痛堅持為群眾理發。逢年過節前來理發的人比較多,有時要站上半天,忙得喝不上一口水,可董祥銀從來沒有抱怨。他說,幾年來自己逐漸愛上義工理發這個活兒了,無論給誰理發,他都專心致志,沒有一絲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