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1月27日電 (姚北方)廣西推動河湖治理從“治水”邁向“智水”,交出亮眼成績單:今年前三季度,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排名前十中,廣西獨占七席,柳州市更是摘得全國桂冠;2024年度國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廣西獲評優秀等次,位列全國第三。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黨組成員、自治區河長制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譚德倫26日在廣西南寧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姚北方 攝據介紹,科技正成為廣西河湖治理的核心引擎。廣西積極開發防洪大模型,融合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實現對7條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重點河流、342個洲島地物的動態監測與智能巡查。通過科學調度水工程,累計攔蓄洪量134.7億立方米,減少受災人口466.23萬人。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同樣閃耀科技之光。廣西集成推廣綠色高效施肥模式,在玉米種植中應用“種肥同播+緩控釋肥+無人機追肥”,水稻產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側深施肥+緩控釋肥”,果園管理則采用“有機肥+配方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大幅提升肥料利用率。同時,通過推廣綠色防控技術,2024年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至56.37%,實現農藥減量控害。
據悉,在監管體系方面,廣西也實現智慧升級。廣西構建水生態環境管理大數據平臺,整合水質自動站、排污口、水文站等核心數據,創新建立“未來3天水質預測+日超標即時提醒+月超標分級預警”機制,形成“天—空—地”立體監管網絡,推動水環境管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警。
截至目前,廣西已建成457段(個)幸福河湖,呈現“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的生動景象,河湖長制成效真正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生態福祉。
譚德倫表示,廣西將繼續凝心聚力推進治水、管水、興水、護水工作,打造更多彰顯壯風桂韻的幸福河湖,為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建設注入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