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1月25日電 (記者 朱賀)臺灣歌仔戲劇團明華園日字戲劇團25日在臺北舉行排練記者會,介紹即將上演的商界大戲“《千帆映紅》艋舺阿祿嫂”。
該戲由明華園日字戲劇團與現代劇團春河劇團聯合制作,由“臺灣第一丑角”陳勝在與明華園當家小旦鄭雅升領銜主演,將于12月在臺灣戲曲中心上演。
該戲取材自真實歷史,講述了清末臺灣艋舺女商人“黃阿祿嫂”在丈夫早逝后獨自撐起家族事業,并在外敵入侵時守護家園的傳奇故事。“黃阿祿嫂”經營木材生意,據稱曾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提供建設鐵路的枕木。日本殖民臺灣后,艋舺繁華漸逝,其家族也隨之沒落。
該戲導演、春河劇團團長郎祖筠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黃阿祿嫂”所展現的迎難而上、樂善好施、堅韌聰慧,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珍貴品質。該戲特邀現代劇演員及青年演員參與,以增進與觀眾的親近感。
20世紀初,歌仔戲在臺灣宜蘭誕生。談及傳統戲曲的現代傳承,郎祖筠援引其師父、臺灣相聲大師吳兆南的話說,“凡傳統必成流行,但流行的未必能成為傳統”。她認為,歌仔戲注重每一個眼神、身段與唱詞的打磨,并將真實情感注入表演,因此能與不同世代觀眾產生共鳴。
歌仔戲在大陸一般稱作薌劇,起源于明末清初傳入臺灣的漳州“錦歌”,清末形成獨立劇種,20世紀20年代回傳入閩,成為福建五大劇種之一。
該戲主演陳勝在曾多次赴大陸演出,閩南地區之外,劇團在江浙、北京等地也獲得熱烈反響。2007年,陳勝在憑借編導作品《張古董租妻》在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中受到肯定。他認為,大陸歌仔戲演員功底扎實,臺灣表演者則注重互動,“彼此借鑒學習,對藝術傳承是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