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積極借鑒中國在減少農村貧困、增加就業和收入方面的成功經驗,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
農業在烏茲別克斯坦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高,農業發展直接影響著烏茲別克斯坦經濟民生。烏茲別克斯坦國內大多數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因此脫貧和農業發展改革密不可分。面對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和土壤鹽堿化等挑戰,烏茲別克斯坦積極借鑒中國在減少農村貧困、增加就業和收入方面的成功經驗,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
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同時積極幫助更多發展中國家實現自主發展,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減貧之路,這對全球減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減貧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調動全國的積極性,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私營機構和廣大民眾廣泛參與了這項工作。例如,中國實施的“萬企幫萬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這對烏茲別克斯坦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中國還借助科技手段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目前,烏茲別克斯坦及其他中亞國家正積極借鑒中國在農業領域應用無人機、滴灌系統等技術。烏中兩國科研機構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各類研修交流不斷增多。例如,撒馬爾罕國立大學與新疆農業科學院正合作開展高產抗逆棉花和小麥品種相關合作。項目計劃在撒馬爾罕地區20公頃土地上,基于烏中兩國農業技術,對中國高產、抗病、抗蟲、耐土壤鹽堿的棉花和小麥品種進行試驗。同時,來自撒馬爾罕國立大學的15名青年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將有機會在新疆農業科學院接受棉花、小麥選育和種子生產方面的培訓。
烏中減貧合作有利于雙方在政府及民間層面建立緊密聯系,增進友好關系。兩國持續深化減貧培訓合作,已成為增進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近年來,中國幫助烏茲別克斯坦培訓了大量專業人才,為烏茲別克斯坦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過去5年,已有數千名烏茲別克斯坦公務員赴華參加各類高級培訓班,涵蓋減貧、農業、公共管理、創業、經濟金融、能源等領域。中方培訓項目不僅助力烏茲別克斯坦推進減貧事業,還有助于提升烏茲別克斯坦農業現代化水平。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烏茲別克斯坦國內14個地區共制定了18個有針對性的減貧項目。中國專家在烏茲別克斯坦積極分享實施精準扶貧經驗,有助于烏茲別克斯坦結合自身實際,采取相應措施,推動經濟社會領域改革。
烏中在減貧領域合作不僅加強了雙邊關系,還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并提升民眾福祉。相信未來兩國在減貧領域的合作將會繼續加強并取得更多積極成果,合作前景非常令人期待。
(作者為烏茲別克斯坦發展戰略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