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2月30日電 (記者 魏建軍)蘭州市30日發布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情況,截至2017年底,該市污染源總數為4895個,其中工業污染源2417個,農業污染源310個,生活污染源2122個,所有檔案做到了規范管理和安全存放,并同時開展數據自查審核和整改工作。
全國污染源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第二次普查自2017年啟動,2019年結束,歷時三年。較十年前的“一污普”相比,“二污普”普查數量工業源方面增加了479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增加了19家,生活源減少了3896家,增加了農業污染源,將移動源產生排放污染物單列調查。
此次蘭州市對有污染排放的4895個污染源進行了全面調查,獲取了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5類污染源相關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情況,建立了覆蓋全過程、全要素的質量控制體系。
從污染源數量來看,榆中縣、永登縣和城關區3地工業源數量占全市總數的52.50%;農業源中永登縣畜禽規模養殖場最多,占36.45%,生活源集中在城關區,占全市34.59%。從行業來說,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金屬制品業3個行業污染源數量占全行業總數的42.66%。
水污染物排放方面,化學需氧量3.20萬噸,氨氮排放總量1247.58噸,總氮排放總量4913.15噸。從排放量來說,化學需氧量主要來自農業源,占總排放量的54.60%,氨氮排放主要來自生活源,占總排放量的78.53%,總氮排放主要來自生活源,占總排放量的65.75%。
大氣污染物排放方面,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975萬噸,氮氧化物排放總量5.61萬噸,顆粒物排放總量6.304萬噸。從排放量來說,二氧化硫排放主要來自工業源,占總排放量的83.15%,氮氧化物排放主要來自移動源,占總排放量66.46%,顆粒物排放主要來自工業源,占總排放量88.85%。
記者發現,此次普查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依然較大,是制約和影響蘭州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不利因素,但農業源、生活源對水污染物排放貢獻比較大,工業源、生活源、移動源對大氣污染物排放貢獻大。
另外,還面臨生活源涉及主體多,排放分散,治理和監管難度較大,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帶來新的環境問題,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特別是農村污染防治方面,起步晚、排放量大,部分行業污染物處理率低,污染防治技術不足,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
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污染源普查,準確掌握了各類污染源的基本信息、活動水平、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建立了集地理空間位置、生產工藝、污染物排放量于一體的蘭州“二污普”統一數據庫。
該負責人還稱,通過污染源普查,摸清了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成因,并且污染源普查結果已經在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核發、“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應用,科學全面將普查結果轉化為實踐應用和工作成果。(完)